线上茶聊第4期:七夕植物与文化

分享/郑炜 整理/wingsོ

2020年8月16日下午2点,自然笔记线上茶聊之第4期《七夕植物与文化》精彩上演。​

本期分享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一、七夕冷知识 1、七夕的由来2、七夕是“情人节”吗?3、七夕与“七巧”
  • 二、七夕习俗与节令植物1、七夕香囊2、七夕种生3、七夕染甲4、七夕洗发
  • 三、古今中外的“爱情”植物

一、七夕冷知识

1、七夕的由来

七夕最早源自于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拜,在三四千年之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也就出现了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

而最早记载七夕的文献,就见于春秋中期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qí)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huàn)彼牵牛,不以服葙(xiāng)。”

2、七夕是“情人节”吗?

与我们众所周知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不同,最早的古籍记载有两大不同,有古籍记载说织女懒,亦有古籍记载说牛郎渣,这和你我一直以来所听说的唯美动人的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截然不同。

南·任昉《述异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絍(rèn)。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秦简日书》:“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

这两个古籍完全颠覆了我们一直以来对于这个唯美动人的传说故事的感观。

现在大家都把七夕作为中国自己的“情人节”对待,那我们来查证一下七月初七到底是否是我们自己的“情人节”?

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情人节”,但是并不是七月初七的七夕这一天,在我国,一共有两个“情人节”:

一个是每年的上元节,也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另一个就是上巳节,也就是阴历的三月初三。

所以说,七夕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真正的“情人节”,不过从21世纪开始,七夕这一天已逐渐变成了众所周知的我们自己的“情人节”了。

3、七夕与“七巧”

七夕到底是个什么节?其实七夕就相当于我们古代的妇女节,她是女子才艺大比拼的一个特殊日子。

七夕它来源于西和乞巧节,所谓的乞巧就是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所有的女子都会朝着这个象征心灵手巧的织女星祈祷,企盼自己的手艺能够越来越好,将来嫁了人也能让夫家满意。而乞巧有这么七个环节,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来进行,所以又统称为七巧。

二、七夕习俗与节令植物

1、七夕香囊

七夕香囊也就是兰花香囊,在古代,农历七月被称为兰月,而七夕又被称为兰夜。据说在七夕当晚才艺大比拼的时候,那些未出嫁的女子会将兰花制作成各种款式的香囊,以便日后赠与她的心上人。

那么这个兰花香囊中的兰花究竟是哪一种植物?我认为七夕节的兰花香囊所用到的兰花,并不是我们当下所说的国兰,而是从初夏开到深秋(花期特别长)的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菊科泽兰属。

clip_image002

迄今为止佩兰也都是一味著名的药材,放入香囊内佩戴,佩兰的芳香还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的疾病。早前从马王堆的汉墓中所出土的文物里,就留存着保有佩兰的兰花香囊。

clip_image004

2、七夕种生

clip_image006

种生翻成大白话就是发豆芽,也就是说在七夕节到来前,姑娘们就会准备好彩纸、线绳之类,编制成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然后将麦子或者绿豆放进小盒子里并用水浸泡,等它们的芽长到两寸多长的时候用来拜神。其中小麦发出的芽,我们把它称作“拜仙禾”,然后绿豆发的芽通常被称为“拜神菜”。

小麦(学名:Triticum aestivum L.),是一种禾本科小麦属的二年生植物。

clip_image008
绿豆(Vigna radiata.),属于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草本。

clip_image010

其实它们都是一年生,只不过绿豆属于春播,而小麦属于秋播。小麦和绿豆属于五谷当中的两类,顺便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五谷究竟指的是哪五谷?五谷指的就是稻、麦、黍、稷、菽。

3、七夕染甲

一提起染指甲,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凤仙花科凤仙花属。

clip_image012

没错,古代就是用这个凤仙花来染指甲的,通常是把有各种颜色的凤仙花的花瓣捣烂之后掺上一点明矾,让花瓣中的花青素和明矾混合后把它包在指甲上面,然后第二天再把它拆下来,指甲就会被染色了,因此凤仙花也被称为指甲花。

此外凤仙花还有非常多的别名,像金凤花、小桃红、急性子、透骨草等。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把凤仙花叫成透骨草?据记载,凤仙花的种子有比较强烈的腐蚀性,具有透骨软坚的功效。

《本草正》:“善透骨通窍,故又名透骨草。”

《纲目拾遗》:“凤仙花,一名透骨草,以其性利,能软坚,故有此名。”

凤仙花还有急性子这样一个有趣的别名,我们都知道凤仙花的种子是依靠自身的机械弹力来播种的,这就像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他的脾气一碰就炸。因为这个原因,在国外,凤仙花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做别碰我。

clip_image014

4、七夕洗发

在古代七夕,妇女们还有一个采侧柏叶洗发的风俗习惯,用侧柏的枝叶,通过煎汤之后用来洗发,这样做具有乌发、润发、防脱发的功效。七夕节用侧柏的枝叶洗发,对头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柏科侧柏属的常绿大乔木。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这棵侧柏就是我国最著名的轩辕柏。

clip_image016

以前在七夕节洗头除了要用到侧柏之外,像我们浙江浙北地区的妇女,还会用到一种叫做木槿的时令花卉。木槿(Hibiscus syriacus)也是在东亚地区分布比较广泛的一种落叶灌木,属于锦葵科木槿属。

clip_image018

当下比较流行的叫做棒棒糖的小花木槿跟我们传统的木槿是同科不同属,它属于南非葵属,所以小木槿并不是木槿。木槿通常在我国有朝开暮落花之称,而在韩国被尊为国花,韩国人把它叫做无穷花。关于木槿最早的记载,也同样见于诗经。

《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这首诗中的“舜”指的就是木槿。

三、古今中外的“爱情”植物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下古今中外比较流行的一些关于爱情方面的一些植物。那么说到跟爱情有关的植物,不少人首先就会想起红玫瑰是吧?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并不是红玫瑰,其实它是一种现代月季,那么这张图片才是真正的玫瑰。

玫瑰(Rosa rugosa),蔷薇科蔷薇属

clip_image020
现代月季(Rosa hybrida),蔷薇科蔷薇属
clip_image022

月季和玫瑰都属于蔷薇科蔷薇属,由于同科同属而且长相也有几分相似,所以许多人都会把它们混为一谈了。玫瑰的叶片表面有非常明显的皱纹,所以玫瑰的拉丁文意思就是皱叶玫瑰;月季的叶片表面相对来说就比较平整光滑,而且叶面也具有光泽,这是两者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另外月季的刺比较稀疏,基本上都是以皮刺为主;而玫瑰的枝条上面包括叶、顶上面的刺都非常密集,既有皮刺,又有茎刺。所以在西方通常送情人的玫瑰,其实指的都是现代这个杂交月季,而不是玫瑰。

在中国通常送情人的是什么花?最早的就是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芍药科芍药属。

clip_image024

而芍药作为爱情花的历史也是最早的,也见于诗经的记载。

《诗经·郑风·溱(zhēn)洧(wěi)》:“维士与女,伊其相谑(xuè),赠之以勺药。”

这里所说的芍药我认为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芍药,当然也有可能是另一种,那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花王牡丹。

百子莲(Agapanthus africanus),石蒜科百子莲属,百子莲又叫做蓝君子兰、紫君子兰,或是非洲百合。此外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爱情花。

clip_image026

那么它为什么会被称为爱情花?这就跟它的学名有关了。

百子莲属的学名为:Agapanthus,在希腊语中agape意为“爱情”,而anthos意为“花”,组合在一起就是爱情花,所以百子莲也称为非洲爱情花。在西方由于它的花序成球形,看上去象征着爱情的圆满,因此被人认为是爱情的象征。

最后一种爱情象征的植物,就叫做勿忘我。勿忘我得名的由来,也是源自于一个传说,说的是欧洲古代有一位骑士,有一天带着他的恋人一起到一个河边,他的恋人看到水边有一丛蓝色的小花,她就要把它采来,这个骑士为了表示自己对恋人的爱意,就涉水去采摘这个小花,不巧一个浪头打过来,就把骑士给卷走了。然后他在被浪头卷走之前连忙用力的将一丛花甩到了岸上,并大声喊着说,不要忘了我,不要忘了我。这就是勿忘我的由来。

勿忘我(Myosotis silvatica),紫草科勿忘草属。

clip_image028

此外大家经常会在花店里发现一种被称作勿忘我的一个切花种类,其实这种勿忘我的真名叫做翅茎补血草 (Limonium sinuatum)白花丹科补血草属。

clip_image030

之前说到的勿忘草比较适合在内陆生长,而翅茎补血草通常生长在沿海滩涂地区的。

郑老师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了与七夕相关的植物、七夕的习俗文化,植物中包含的习俗文化,本期讲座分享十分精彩。以后我们看到一些相关的植物,就能知道它背后的许多奇妙故事了。

接下来是答疑环节,大家可以提问发言。

Q:超市里的大黄米是否就是黍?
A:超市里的大黄米应该是黍

Q:GUO兰是不是国家的这个国?
A:是的,国兰,天下第一香

Q:郑老师,请问有什么专业识花软件或者网站可以查询植物?
A:小度探花软件相对靠谱一些

Q:郑老师,请问以后还会有相关植物讲座吗?
A:大家可以点击左上角的自然笔记logo,关注自然笔记直播间,便于接受后期以自然博物为主的讲座。也可以关注我们自然笔记的公众号,不定期会有相关的分享。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