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茶聊第11集:动物和植物的纠结生存

文/三三,修改/年高

狸多来北京,自然笔记的人们势必要让她来讲讲东北植物,狸多非常靠谱第一时间找来生态摄影师AK和郑洋,于是,就有了这期茶聊。主题是“动物和植物的纠结生存”,狸多讲:狗熊醒来会踩到什么?东北有趣的植物生境和博物计划讨论,AK和郑洋则带来“狂野佳人”让我们为蛇摄影。最后还留了一个惊喜,野性中国的沈成分享在城市中做个自然控。

因为狸多希望能看到化石,这期茶聊地点在西直门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感谢活着和幼安。是日天朗气清,风平浪静,但还是有人迟到,最后到的也就是这期茶聊的书记员:三三。不单迟到,她还把书记员的笔落在午饭地方,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乱马咆哮的回顾。

AK和郑洋是一对工作上的好搭档,两人经常结伴到野外进行生态摄影,其中,蛇就是他们俩最喜欢的主题。这次茶聊上分享的蛇照片就是他们俩从东北到海南,从海岸到高山,在密林里,沙漠中冒着危险拍摄的。两人都是高个帅哥,特文艺范儿。

郑洋和AK,是不是非常文艺范儿呢【供图】没谱
郑洋和AK,是不是非常文艺范儿呢(供图/没谱)

AK正讲到蛇类的取食习性。蛇类的食性大致分为单食性、寡食性和广食性三种。

单食性是指仅以一种动物为食的习性。举个例子,就像翠青蛇取食蚯蚓,钝头蛇取食蛞蝓。但环境条件不同,这种习性也并不十分绝对。
寡食性,是指取食少数属或嗜好其中少数几种动植物的习性,像眼镜王蛇取食其他蛇类或蜥蜴。
广食性,顾名思义就是食谱很广啦,像赤链蛇就是鱼、蛙、鼠、鸟、蛇之类什么都吃。在寻蛇的时候,根据环境中的食物种类,可以辅助推断附近可能出现的蛇类。

蛇的食物谱【供图】AK
蛇的食物谱(供图/AK)

接着讲蛇类的生境AK和郑洋二人一唱一和,容易遇到蛇类的生境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乡间民宅、农田耕作区。这类环境中,蛇类的存在对于抑制农田鼠害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人口相对山林、湿地等环境要稠密,人类也更容易发现蛇的存在。

山路边、山间空旷地。谣言粉碎是三三最热爱的环节。一直以来都认为蛇喜阴冷潮湿、常出没于深山密林的同学目瞪口呆去吧,蛇君们其实可喜欢晒太阳了,它们通过照射太阳的方式来吸收热量,维持体温和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在山路和山间空地这种遮蔽较少、阳光充足的地方,更容易遇到它们。

溪流、河流和湿地。这种近水的环境,可以提供大量的鱼、蛙等食物。这类生境是半水栖蛇类生活的理想环境

多岩石生境。岩地有三宝,日光、蜥蜴、缝隙好。像岩栖腹蛇就很喜欢这种生境。

有了寻蛇地图,就再看看寻蛇黄历。

一天中寻蛇的最佳时机:

上午9:00 ~ 12:00,是蛇类晒太阳和捕食的活跃时期。
下午5:30 ~ 7:00,也就是黄昏前后,是一些夜行性的蛇类开始外出的时间。
晚9:00 ~ 次日凌晨1:00,是夜行蛇类活动的高峰期。

这里年高提到马路上常见到被碾死的蛇,正解就是因为夜晚柏油路面上的温度较高,蛇类跑到路上吸收热量,加之这群萌货听力大多极差,于是就被往来车辆无情地碾为“蛇片儿”了……

一年中蛇类活动的最佳季节:6 ~ 8月,原因是因为这群冷血动物怕冷……

至于天气,根据大多数蛇类喜欢晒太阳的习性,晴天、雨后放晴或者连日阴天后初晴,都是适宜寻蛇的。而对于像闪鳞蛇、盲蛇、两头蛇这样的穴居蛇,由于对热量的吸收不太敏感,所以它们会在阴天或雨前出来活动。

在特定的环境中,也会遇到特有的蛇种。

热带雨林:尖喙蛇,金花蛇。
喀斯特地区:百花锦蛇。
大连蛇岛:蛇岛蝮。
长白山及新疆部分地区:极北蝰。

放下了对蛇的恐惧和偏见,我们在郑洋和AK的带领下正式开始了解蛇类摄影。要想在野外为蛇拍一张靓照,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篇、拍蛇篇和注意事项篇。

【准备篇】

蛇钩。蛇钩是针对蛇类盘绕的习性设计的,主要起压制或挑起蛇的作用。

蛇钩是一种外出拍蛇利器,可以控制蛇的距离和行为【供图】郑洋
蛇钩是一种外出拍蛇利器,可以控制蛇的距离和行为(供图/郑洋)

长焦微距镜头。长焦的作用主要是能保证自己在蛇的攻击范围之外(一般蛇类的攻击半径是其身长的2/3),焦距180mm或200mm,也可以使用长焦镜头如70-200或70-300之类。广角镜头。便于表现蛇类的体态和生境。

闪光灯。一般要双闪,带柔光罩。可以表现出蛇类有光泽的鳞片和炯炯有神的目光。而且不要担心,大多数蛇对闪光灯都是不敏感的。(三三小贴士,蜂类对闪光可是非常敏感的,所以拍摄蜂类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用闪光灯。)

AK的拍蛇工作照【供图】郑洋
AK的拍蛇工作照(供图/郑洋)

过树蛇,我没有那张很萌的眼睛的照片【供图】郑洋
过树蛇,我没有那张很萌的眼睛的照片(供图/郑洋)

快门线。依然是自我保护的工具,搭配三脚架使用搭配带支架的广角相机使用。

季德胜蛇药。郑洋和AK都表示这是出门必备,不过当真被蛇咬伤,最有用的还是抗血清。

高亮度手电和头灯,很多蛇只有夜间出没,夜晚拍蛇必备。。这类光源在夜间除了照路面和前方低矮的树枝之外,还有辅助对焦的作用。一般照度在300以上为宜。

宽沿帽。用于保护自己不受像竹叶青一类的树栖蛇的攻击。

厚实的高帮户外鞋(这个词组一出来就觉得捂得慌……= =+)。万一在路上不慎踩到蛇,厚实又高帮的鞋可是御敌神器啊。

护目镜。应对会喷毒液的蛇(如眼镜蛇类)。

插播了小贴士。外出时携带一小瓶盐,遇到蚂蟥的时候,将盐撒上去,就可以轻松摆脱它了。因为蚂蟥没有皮肤,撒盐之后在体表形成高浓度盐环境,由于渗透作用,蚂蟥体内的水分会流失到体外,脱水收缩、脱落。用含酒精的喷雾也可以对付吸在身体上的蚂蟥,不过原理就不一样了。年高补充说,将含羞草在口中嚼烂,涂抹在伤口,也可治愈蚂蟥咬伤。

【拍蛇篇】

给蛇拍一张标准照。选择俯拍的视角,可以清晰记录蛇类全貌和特征(一般蛇类的头和尾具鉴别特征),方便之后做物种鉴定。

闪光灯的运用。使用闪光灯可以增加画面的细节,照亮暗部,提亮画面,凸显主体。也能出色地表现出蛇鳞的质感,创造眼神光。

为蛇拍一张帅气的特写。这种照片一般需要多观察、多等待,抓住那些有神采的瞬间。通常小蛇对周围环境更好奇,动作更丰富,易于抓拍到萌态。

很萌的海南颈槽蛇幼蛇【供图】郑洋
很萌的海南颈槽蛇幼蛇(供图/郑洋)

表情很酷的紫砂蛇【供图】AK
表情很酷的紫砂蛇(供图/AK)

用广角镜头表现蛇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这类拍摄能反映出蛇类的习性,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再次插播小贴士,有些蛇会利用保护色躲在落叶中,所以在野外时,尽量避免去蹚树叶啊。

一只翠青蛇盘在树干上,用广角拍出蛇的生境【供图】AK
一只翠青蛇盘在树干上,用广角拍出蛇的生境(供图/AK)

拍摄蛇们的表情。多用大光圈,集中在蛇的面部,表现出它们或萌或凶或酷的性格。

竹叶青准备攻击了,看,眼睛是红色的【供图】AK
竹叶青准备攻击了,看,眼睛是红色的(供图/AK)

拍摄蛇类的生态行为。通过照片反映出蛇类拟态、捕食等活动。

假装自己是眼镜蛇的颈槽蛇【供图】AK
假装自己是眼镜蛇的颈槽蛇(供图/AK)

在此,AK和郑洋又认真地强调,在拍摄结束后,一定要将蛇放生至适宜的生境。拍摄,仅是不去干扰自然行为的忠实记录。这里就讨论到吃蛇肉的问题。蛇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过度捕杀容易破坏生态平衡,造成鼠害的发生。况且蛇体内有很多寄生虫,吃蛇肉也并不卫生。所以也呼吁大家尽量抵制食蛇的诱惑。

野外拍蛇的注意事项

大前提是必须小心谨慎。

1. 要详尽了解拍摄区域内可能出现的蛇种,以便发现蛇后判断其种类及危险性。
2. 正确辨认蛇类的进攻先兆。一般前半身成S型,是蛇类的攻击姿态。而眼镜蛇、眼镜王蛇及它们的模仿者则会立起身体警告天敌。因为蛇对动态的物体更敏感,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慌,要慢慢地后退至安全范围。
3. 始终保持安全距离。
4. 不要尝试挑逗、激怒蛇。
5. 出于安全考虑,去野外拍蛇至少需要两人同行,既保证拍摄效果,也保障拍摄者的人身安全。

这里就说到如果在野外遇到眼镜王蛇是绝对不拍的。眼睛王蛇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因为这种毒蛇不仅体长、攻击距离大,还具有视力好、前扑追人等凶残技能。万一遭遇,要赶快低身后退,向上坡的方向跑。此外,国内最毒的蛇是银环蛇,1毫克毒液即可致命,还有金环、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尖吻蝮、珊瑚蛇,这几种蛇都是大家需要牢记的危险蛇类。

蛇类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充满灵气的生物。并且大多数的蛇都性情温顺,只要保持安全距离,它们一般都不会主动进攻人类。AK和郑洋也希望借由蛇类的生态摄影表现大自然的魅力,用镜头传播环保理念,让更多的人认识这种可爱的生灵,拒绝滥捕滥杀。

茶聊的现场【供图】没谱
茶聊的现场(供图/没谱)

茶歇时间,按照惯例大家先开始做自我介绍。每一次都会有很多新鲜的面孔和熟悉的名字,这次狸多带来了庞大的亲友团,包括天冬、章鱼、没谱等重磅人物和小七、小宸等萌妹子,陈晓夏老师也带来了央视科教频道的鞠超,一屋子喜欢自然的人在热络聊着、吃着。。之后忽然有人说“可以去看看幼安的鱼缸。”于是整屋人都跑去幼安的办公室,围观两个华丽生态鱼缸。(图见茶聊第六期)。

茶歇后,传说中的狸多登场!谦虚的狸多分享有趣的植物故事和她平衡工作与兴趣的几种方法。

狸多的主题非常有画面感:北方的熊冬眠醒来时会踩到哪些花草。

首先讲到会发光的菌。原来《阿凡达》里会发光的蘑菇真的在现实中存在,在狸多的老家——吉林,就有很多叫做月夜蘑(东北称为毒侧耳)的夜明菌。

毒侧耳【来源】网络
毒侧耳(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蘑菇原发现于日本,是比较常见的发光菌。其子实体和菌丝体都会发光,所以被菌丝侵染的木头在夜晚也会发出荧光。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这种也不例外。因为这种菌和侧耳长得比较像,所以容易被采集者误食造成危险。辨别是否有毒的方法是,将蘑菇撕开看截面,根部有黑点的就是毒侧耳。

月夜菌(图片来源于网络)

狸多说,她使用的照片大多来自韩国、日本,国内的生态摄影才刚刚起步,这类照片很少,也鼓励大家多去发现、去记录。

北国的冬天很漫长,四月份的大地还覆盖着白雪。但在茫茫雪地里,一些会加热的草就已经悄悄冒出头了。臭菘,又叫熊瞎子白菜,凭借自身花朵内部20多度的“高温”,将周围的雪融化,形成一个又一个融雪圈。

(补照片)

和很多天南星科的同伴一样,臭菘也是一种有毒、发臭的发热植物。可以吸引早春的甲虫聚集。讲到这儿,老余家的小余踊跃举手,和大家分享泰坦魔芋的知识。真是犀利的小正太啊!

短命的花。狸多讲的短命的花,大多指的是类短命植物,即生长在温带阔叶落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在早春积雪融化之时迅速开花、展叶并结实,通常地上部分生长时间为普通植物的1/3 ~ 1/2。而真正的短命植物,则是生长于干旱荒漠地区,能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到来之前完成生长开花结果等生活周期的植物。

四月的森林【供图】狸多
四月的森林(供图/狸多)

一种小檗的近缘种,在四月份树木都还没开始长芽的时候就开花了,通过体内较高的糖分维持内环境不结冰,抗冻能力非常强。稍晚一些,蓝紫色的延胡索花也会开遍大地,但不消一个月,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东北地区常见有东北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和角瓣延胡索,都具有膨大的地下块茎,用以储存养分、抵御寒冷。天冬还吐槽自己被朋友忽悠品尝过延胡索的块茎,吃了之后才知道延胡索多用来治妇科病(= =+)。

侧金盏的标本,注意看根【供图】狸多
侧金盏的标本,注意看根(供图/狸多)

延胡索【供图】狸多
延胡索(供图/狸多)

差不多同一时间,多被银莲花也进入了花期。这种植物和延胡索类似,也有地下膨大的部分,用于贮能过冬。不过这种植物更多是和一种讨厌的小动物(狸多原话) ——蜱虫(又叫草爬子),联系在一起。多被银莲花喜晒和水分,和蜱虫的习性非常接近,所以多被银莲花盛开的地方,也是蜱虫的聚集地。东北林区的蜱虫很多携带森林脑炎病毒,被叮咬之后极易感病,所以看到多被银莲花的时候就要小心提防蜱虫了。一般在野外要穿长袖长裤,回营地之后要仔细检查身上有没有携带蜱虫。万一不慎被叮咬,也不要去弹掉它(容易把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应该就近到林区的卫生所就医(狸多在黑板上示意了如何正确使用镊子夹掉蜱虫)。天冬也分享了蜱虫惊魂记(天冬君的故事真多)。

多被银莲花【供图】狸多
多被银莲花(供图/狸多)

狸多家院子里种植的侧金盏花,也是一种类短命植物。先开花后长叶,花期半个月左右。有阳光的时候,花瓣会完全打开,没有阳光或受到遮挡的时候,花瓣很快又会闭合。据说这种多年生植物要生长6、7年的时候才会开花。东北还有一种辽吉侧金盏,开花较侧金盏晚很多。

金盏花开的记录【供图】狸多
金盏花开的记录(供图/狸多)

还有长得像大叶韭菜的顶冰花,这种类短命植物有毒,和韭菜的区别在于叶背有脉。不过沉浸在剪春韭的欢乐中,难免还是容易夹带上来几株顶冰花。所以狸多提醒大家,在不熟悉的地方还是不要随意采集野菜。

这里常常有可怕的蜱虫,森林脑炎的传染者【供图】狸多
这里常常有可怕的蜱虫,森林脑炎的传染者(供图/狸多)

金腰子、黄花堇菜、单叶毛茛和荷青花这些开小黄花的植物,也都是早春时常见的类短命植物。此外,还有与细辛生境类似的细辛幌子——鲜黄连。才知道原来鲜黄连的花并不是黄色的。

讲完PPT,狸多开始分享她带来的照片。

在野外,有时会碰到沼泽。沼泽的周围会有不少的像蓝莓、越橘、蔓越莓一类的浆果和像茅膏菜之类的捕虫植物。狸多将沼泽分成两种,一种比较浅,主要是水生植物的腐败沉积物,另一种比较深,分为三层,是上层植物、中间水流、底层又是植物的结构,比较危险。而在东北,第二种类型的沼泽更多,所以提示大家要抵制住漂亮小果子和鸟蛋的诱惑,不要到沼泽附近行走。此时小七现身说法陷身沼泽地的经历。天冬又马上补充自己(号称大体重者)逃出沼泽的历险。要点是要趴在地上,慢慢将陷入的脚拔出来,再匍匐至结实的地面。年高也现身陷入流沙中被人扥起来的童年回忆,又引得没谱儿自爆在黄河周边的泥潭丢了凉鞋的故事。一时间大家讨论极其热烈。

沼泽地常常开着各种鸢尾【供图】狸多
沼泽地常常开着各种鸢尾(供图/狸多)

狸多不仅植物照片拍得好,吐槽也十分犀利。讲到忍冬的果实时,就吐槽了熊喜欢这种果实跑到他们实验地附近,吓得她的同事把桶都给丢了的故事。因为受熊的欢迎,这种酸酸甜甜的果实也叫熊瞎子果。忍冬果的一个子房上开两朵花,最后结成的一颗果实,有些看上去像心形,所以又被人美化为苦糖果放在情人节来卖。狸多又吐槽其实原本是叫裤裆果。还有野生的勿忘我,紫草科,两条枝弯到一起可以形成心形。但是这种花保鲜时间短,做切花容易褪色,所以花店里卖的一般都是不易褪色的补血草,而非真正的勿忘我。

心性的勿忘我【供图】狸多
心性的勿忘我(供图/狸多)

在分享的同时,狸多也提出了关于如何平衡工作和兴趣的问题。除了用布丁玻璃瓶子封存不同的自然采集物、在家里做小水族箱之外,她也受天冬君的启发,做了很多有自己特色的自然收集物摄影。

气味瓶,锁住记忆【供图】狸多
气味瓶,锁住记忆(供图/狸多)

狸多的自然收集物摄影,更侧重于对植物本身结构的表现,或者是由结构到功能,挖掘故事,或者是将若干种植物组合到一起,进行对比、区分(很有生物老师的特色)。

狸多的植物学通信【供图】狸多
狸多的植物学通信(供图/狸多)

像山里红和山楂,黄豆和野大豆,荠菜和葶苈,稻和稗,萝藦和稷等等,背后都有不少小故事。说到大豆的时候狸多也提到了大豆进口的问题,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国,美国孟山都专利的高产大豆最初的来源就是中国野生大豆,而如今国内大豆近70%依赖进口,如媒体所说“中国粮食安全隐患已经逐渐露出冰山一角”(三三友情提示关注粮食安全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理性对待转基因作物)。

狸多的植物学通信【供图】狸多
狸多的植物学通信(供图/狸多)

还有很多似曾相识的小知识,像叶对生和叶互生的对比,通过小枝上的托叶环痕看树龄,三种槭树不同的叶裂等等。从野外到院子,狸多又将摄影带到了厨房,我们看到了不少之前不曾留意到的植物小细节:土豆长出的芽、苹果残存的花蕊,洋姜和鲜姜的对比。除了东北的自然收集物,还有一些有南国风情的可可果、橡胶树种子、相思树、珊瑚、贝壳。狸多又给大家科普了贝类没有开壳的肌肉,是利用韧带进行开壳行为的。

对于平衡工作与兴趣的问题,大家又做了各自的补充。没谱儿君的观点是,该工作的时候就工作,该玩儿的时候就好好玩儿,把工作和生活分开。老余则分享了他高中时跟着生物老师在屋顶养金鱼的经历,并被大家无情地吐槽前后鼻音不清。天冬说应该把思维上的工作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工作累了,做些手工活动,闲暇时间也可以写写关于自然的稿子缓解工作压力。

大家边听边聊,不知不觉,到沈成君出场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

他先给大家放了名为《自然北大》的短片,记录了燕园里小动物们的“动”生百态。互相喂食的啄木鸟,吃杏子的小松鼠,捉小鱼的隼,卖萌的小猫头鹰,点水的蜻(蜻和蜓是蜻蜓目中的两个不同的科哟,三三旁边坐着昆虫分类博士全程指点),浅水中的泥螺、小蟹,在荷叶上戏水的麻雀。看得人不自觉地就会微笑出来。经沈成介绍,才知道原来这部短片的拍摄者是麦田守望者(乐队)的主唱肖玮。

来源http://pkunews.pku.edu.cn/xw
北京大学校园的鸟(摄影/王放 图片来源)

回到自然控的PPT。从川大校园里车辙积水中的四川狭口蛙幼体,到奥体公园人工湿地里的长脚鹬,林大校园里采集花蜜的长喙天蛾,到清华的太平鸟,北大的红隼。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野生动物存在的痕迹,我们应当留心这些城市里校园、公园的有趣角落。

沈成也提到了城市中认识动物的其他场所:动物园、花鸟市场、水族店。最有趣的当属菜市场。他推荐了一本台湾的《菜市場魚圖鑑》,在菜市场认识海洋生物,告诉大家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笔记、拍照、手绘的方式进行记录。这也是自然笔记的一个理念,了解自然,知行合一。

沈成君还推荐了诺亚计划(Project Noah)——一个发现和记录地球上生物的网站。鼓励人们去接触和记录当地的各种生物,同时提供移动端的App下载。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红色名录、蓝色动物学也都是认识生物的好网站。

本次到场的朋友有:狸多、AK、郑洋、沈成、章鱼、没谱、天冬、小七、小宸、年高、自源、老余、岩芪、录录、幼安、爱谁谁、陈晓夏、王晨岑、鞠超、房碧华、三三、罗心宇、木自无言、青梅、杨海波、小猫、董丽萍、家属若干。

【后记】

尽管一开始迟到又丢东西(我是反面教材不要学我)兵荒马乱狼突豕奔,书记员的责任还是督促我认认真真地记了十几页笔记(本子小),也正是因为有比较详实的记录,在写起茶聊回顾的时候才能洋洋洒洒突破自我写了六千多字。再看去年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凑字数写出来的杂记,觉得自己真的成长了。谢谢空错、年高、楚楚在记笔记这件事上对我的指导和帮助~=w=

吐槽一下自己。狸多讲到一半的时候,我唯一的一支笔没水了,于是开始雕刻笔记……

刻出来的笔记!【供图】三三 年高继续抚摸
刻出来的笔记 (供图/三三)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