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山上的“十二生肖”:龙(上篇)

这篇是全文所有章节里最长、最正经的,准备往下读的同学请提前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龙——在中国传说中是一种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鹰、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大、能小、能隐身、亦能翻江倒海、吞云吐雾、呼风唤雨之神兽。

今年恰逢龙年,还没等兔子走远,首都就传来了爆炸性新闻——中国北京惊现大量恐龙足迹!!!多么激动人心和恐怖的事件!有人立刻惊呼道:难道恐龙要袭击地球了吗?这是2012世界末日的先兆?是否已经有人打电话通知奥特曼叫他赶快奔赴帝都来消灭小怪兽了呢!?如果跑过去给恐龙拍照片他会害羞的跑掉还是会激怒他把我吃掉呢……

静一静,大家不要紧张,我可以非常紧张的告诉你,首先,无论你紧不紧张,活的食肉恐龙如果饿了想吃掉你还是会吃掉你的!更重要的是,发现足迹的地点既不是在雪地中,也不是在柔软的泥土上,而是在延庆硅化木地质公园附近的大石头岩壁上,显然那不是这两天才印上去的,而是距今好几千万年前的事儿了,没错,那是印痕化石!

图片来源:果壳网邢立达

具体发现过程详情可以浏览一下科学松鼠会的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 可是,恐龙干嘛像壁虎似的,在帝都的岩壁上散步、跑步、漫步呢!?普通人看着那一排排脚印可能难以理解,毕竟我们又没有生活在侏罗纪时期,而且那时候帝都还不是帝都,极有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呢,那时恐龙哥哥正和恐龙妹妹在海边(也可能是在湖边)沙滩上约会度假,沉浸在爱情中的它们并没有想到,它们走过的足迹不仅没有被无情的海浪冲刷掉,而且竟然完好的保留到21世纪,让从没亲眼见过活恐龙的人类发现了。

6500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末期,一颗小行星误打误撞进入了地球大气层,剧烈的燃烧之后,它的残躯一头扎进墨西哥湾,简直是翻天覆地、翻云覆雨、翻江蹈海,好多大恐龙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避难所或充饥的食物就都不幸灭绝了,50%的生物属或75%的生物种遭到了灭顶之灾。后来地球终于消停了,于是万物复苏,猿族崛起,成了地球上暨恐龙之后最恐怖的生物。

人们常常疑惑得问:恐龙全部灭绝了吗?至今大个头的是看不到了,小个头的可不好说,很多其貌不扬的小蜥蜴一类的爬行动物,似乎就是恐龙的迷你缩小版,身边的小鸟也很可能就都是小恐龙变的呢!

说到恐龙这些爬行动物,值得表扬的是,根据化石显示,它们中有一些种类是地球诞生以来最先学会直立行走的动物,之所以能推断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有下面这样一个重大发现: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些早期爬行类进化得后退长前腿短,这样爬行起来非常费劲和吃力,所以人类猜测他们是站着行走的!下面一组关于恐龙的漫画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道道:

早期爬行动物不光进化出直立行走的特异功能,有化石或间接的资料显示,有些种类还别出心裁的把腿都进化没了,后来演变成下一章我们要讨论的蛇类。

哎,化石!化石!!化石!!!@#¥%……这一章肿么没完没了的说化石啊……我也没有办法,这些都是地球给我们的惊喜呀!要知道,地球挖空心思,经过千百万年的时间,使用了复杂精湛的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才把那远古丰富多彩的生物遗迹,展现给了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人类。化石不光证明了恐龙曾经占领地球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化石证明了很多现存生物都是恐龙的亲戚!刚才忘了说了,除了鸟类,所有哺乳类,当然人也是,也都是早期爬行动物的一些类群进化而来的……说来好笑,人类还在庆幸恐龙一类的爬行动物终于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才阴差阳错、鬼斧神差的给了人类出场的机会,殊不知自己本来就是一种“变异的恐龙”,还在莫名其妙、大言不惭的说着祖先的坏话……

百花山地区主要的地层岩石都是侏罗纪时期火山爆发形成的,火成灰中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适宜植物生长,但是,不利于化石的形成……因为火成岩又称作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岩浆温度高达1000摄氏度左右,即使有恐龙掉进岩浆了,不烧成灰才怪。所以如果你正精心谋划着打算来百花山上找化石,这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没有化石,就不好用事实来证明百花山上远古的时候,曾经有恐龙在这里晒太阳、看电视、洗衣服、写作业了,可这也不能否定——这地方恐龙就没来过。正如那一句名言说的好: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把化石的事儿丢到一边,来说说百花山上的那些现存的“小龙”吧。

首先登场的是石龙子。石龙子跟其他的蜥蜴近亲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其体型上了,普通蜥蜴体型的纤细瘦长,石龙子的则显得较为丰腴壮硕,且身上披布着富有光泽的鳞片。石龙子这个名字是一大堆爬行类族群的总称,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而其中的石龙子属Eumeces有一个特别的习性,就是会保护照看自己下的蛋蛋,这个特征是很多其他种类的冷血动物所不具备的。百花山动物名录中明确记载的只有一种石龙子,但我一直怀疑可能有两种。

名录中记载的是黄纹石龙子Eumeces capito,而百花山上还很可能有的,是与之非常相似的蓝尾石龙子(丽纹石龙子)Eumeces elegans他们幼体的时候身上都是有五条黄纹,尾巴也都是蓝色的,而且等到长大成“人”之后尾巴的颜色都将变得很暗淡,且背上的线也会褪去,似乎他们小的时候和趴在地上的时候一模一样,普通人想要一眼分辨他们绝非易事。

大多数文献资料中记载:黄纹石龙子的分布地区偏北方,而蓝尾石龙子的分布地区相对偏南方些,更专业的说,在动物地理分布上前者是古北界的,后者属于东洋界。对比了北京和河北一些地区的资料发现,帝都附近的蓝尾石龙子能适应更高海拔地区的山地生活,一些有限的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大约在海拔700~1400m左右的高度分布觅食和找对象,而黄纹石龙子一般在700~1000m的山地游荡。所以含糊的说,假如你是在帝都海拔1000m以上的地区见到的蓝色尾巴的石龙子,基本上可以推断就是蓝尾石龙子那臭小子啦!而海拔1000m以下见到的,很负责的说,根据以上文告诉你的简便运算来推理的话,暂时无解。

还好我还记得在百花山上拍到下面这几张照片的具体位置,是在海拔高度大概1200~1300m左右的山脊上,当时有个美女在路边尖叫了一声,然后就看到两条小蜥蜴惊慌失措的跑到草丛中去了。这时候请你不要走神,把目光马上从美女身上转回到小蜥蜴身上,虽然信心不是十拿九稳,但是参考已有的统计数据,在百花山这个高度见到的这种样貌的小蜥蜴,八九不离十就是蓝尾石龙子啦!

蓝尾石龙子-1′ Eumeces capito
蓝尾石龙子-2 Eumeces capito

当时,甚至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两只石龙子可能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儿“小恐龙”呢,具体他俩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这里出现、逃跑时为什么没有向同一个方向跑等种种谜题,还是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去观察发现和研究吧,话说中国大陆科学家对这个物种的认识还处在比较奇怪的阶段,目前只对这种蜥蜴的饮食文化啊、DNA啊、精子啊、亲属关系啊、尾巴断了之后会肿么样啊感兴趣,更心酸的是,正在中国大陆科学家莫名其妙的折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同时,无数无所不吃、无所不养的国人也在垂涎于这种还被人类莫名其妙的保护着的冷血动物……

食客们关心的是如何入药啊如何食用啊,玩家们关心的是他们所谓的“蓝尾”石龙子为什么会有三线的、四线的和五线的之分:“三线的”玩家也说不清是哪一种,四线的本质上是四线石龙子,而身上长着“五线谱”的石龙子最没谱,“五线石龙子”和“蓝尾石龙子”的名字都被国人滥用、盗用、乱用的一塌糊涂,什么北五线、南五线、琉球五线、美国五线……想用背部有几条线去一眼识破是哪种石龙子目前最不靠谱。所以以后看到尾巴是蓝色的石龙子,不要马上断定就是蓝尾石龙子Eumeces capito,想真心知道判断蓝尾石龙子的标准识别特征,我们必须让他躺下来再说,在那之前我们还是先说下黄纹石龙子吧。

蓝尾石龙子-1”Eumeces capito

相比蓝尾石龙子,中国大陆科学家对黄纹石龙子的认识就更肤浅了,除了做过简单的分布、外貌和生活习性的观察后,就基本上无视这个物种的存在了……我们不知道黄纹石龙子有没有旅游的习惯,也不知道黄纹石龙子会不会被蓝尾石龙子勾引甚至拐骗到高一些的山上去,我们更不知道为神马黄纹石龙子和蓝尾石龙子有那样相似的童年,但是在无数个不知道中我们最想知道而不知道的是,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国大陆科学家,为什么不给我们拍一部关于石龙子的纪录片……

摘自《中国爬行动物图鉴》 分布地区的图不太准确

吐糟了这么多废话我们来说些正经的,上面无论是说蓝尾石龙子还是黄纹石龙子,我都强调的是中国大陆科学家对他们的研究不够,中国宝岛台湾地区将大陆所谓的蓝尾石龙子称作丽纹石龙子,研究非常全面资料也多,不需要翻阅什么大部头的志书而是单从网路上就可以搜索到很多关于丽纹石龙子的生态照片和详细资料。

上图来自网络

从成熟个体上看,蓝尾石龙子和黄纹石龙子的差别也不是很明显。北京还有一位非常罕见的石龙子——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成体的样貌特征也和前两者很相似,个头比前两者都大,而且更喜欢平原地区活动。

下面是这三种石龙子的分类检索表,这是只有专家才喜欢看的东西,个人觉得这种二分法的检索表早该被淘汰了,现在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有新的办法和更高效的方式来做分类。既然很多科学家们都那么懒惰且迂腐于形式,那么大家就稍微忍受一下。

估计这个一般人看不懂,这个摘自《河北动物志 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类》
有了这张图稍微好点,摘自《中国爬行动物图鉴》 ,添加加注释略有改动

这是最万无一失的科学分类方法,大概的意思就是说,首先要把石龙子抓住(不要抓尾巴),然后翻过来看看它的下巴颏,这时候石龙子可能会有些紧张,拼命的挣扎和扭动身体,毕竟人家是习惯喜欢趴在地上的,而突然来个四脚朝天的姿势是很不太舒服的,等到他变得镇定些了我们再开始观察,重点是仔细观察下嘴唇下面的那个鳞片之后的那个鳞片,类似上图中的样子——在编号17的位置——有一枚的鳞片的就是蓝尾石龙子同学了,而如果那个位置有两枚鳞片那么就可能是黄纹或者中国石龙子了。而中国石龙子和黄纹、蓝尾石龙子个头上都不是一个级别的,这里就不做细致讨论了,看看下图就大概有个印象了。

上中下分别是中国石龙子、蓝尾石龙子成体和幼体,上图和下图都来自爬行天下网站

百花山上的那两只的石龙子的照片由于没有拍到下巴颏,所以无法100%肯定是蓝尾石龙子,另外,下图是我在网上搜索图片的时候意外发现有人在百花山上捉到过石龙子,此人貌似只是想自己玩玩而已而不想为科学做出什么贡献,它既没有关注海拔高度,抓住了之后也没有借此机会拍个下巴颏的特写照片,所以这个也没有办法确定是哪一种。这张照片最终只能证明一点:此人来百花山破坏过生态环境……鉴定完毕!

宁波滑蜥Scincella modesta ,也叫北滑蜥,石龙子科滑蜥属的,在百花山上和石龙子一样少见。但是少见归少见,天气好+心情好+运气好的时候还是能见到的!

这种全身都是古铜色的小蜥蜴是我国的特有生物,看到下面关于它的分布图之后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明明普遍分布于黄河以南的爬行类怎么北方也有呢。

摘自《中国爬行动物图鉴》

我们暂时就不要抱怨中国科学家对这个物种也没有做过太多基础详实的观察研究了,目前只有查到1991年的《珞珈山宁波滑蜥的初步观察》这篇文献有些简单的记录,后来几十年貌似就一直停留在了“初步观察”这个水平上了,令人鼓舞的是经过近年来一些非常有限的记录,发现北京、山东、辽宁等一些地区都有这种生物存在。如此一来,我们臆想中那些孤零零的分居在河北地区的宁波滑溜蜥蜴种群,其实是和宁波老家的那些哥们弟兄连续分布的!哎~个子小就是容易被省略和无视,导致人们长久以来对这些不起眼的“小龙”都漠不关心,假如有一天他们长到和霸王龙一样大,看那时候还有谁敢渺视它们!

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同样是一种小型蜥蜴,和上述的石龙子科的爬行类不同的是,他们皮肤的质地就不是那么光溜溜的了,感觉长了一身鸡皮疙瘩。

百花山上,山地麻蜥在阳光充足、岩石裸露的地方很常见
幼年的山地麻蜥尾巴也是蓝色的
摘自《中国爬行动物图鉴》

有些文献资料将山地麻蜥当做丽斑麻蜥的一个亚种看待,但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还是“蛮大的”!下面的专业术语又显得太专业了,受不了就直接看对比图吧!

摘自《河北动物志 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类》
山地麻蜥Eremias brenchleyi鉴定特征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图片来自巴帝,有改动加注释

如果在野外见到这种样子蜥蜴一定要从侧面对准头部拍一张照片才能鉴定哦,而想只看尾巴长短来区分其实不太靠谱的,因为有学者研究统计发现山地麻蜥的尾巴断了之后再长出来的就会有些缩水的现象而达不到标准长度。反过来想想,二者在正常情况下(尾巴没有断过),尾巴不同的长短可能暗示着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两种常见麻蜥(山地麻蜥和丽斑麻蜥)的生态生物学比较及分析》这篇论文中指出,大多山地麻蜥更喜欢山地生活,而丽斑麻蜥则更喜欢低地平原地区生活,这样貌似可以避免不同物种彼此之间为争夺食物进而大动干戈,可是这样说还是有些牵强的,就算山上的山地麻蜥遇不到丽斑麻蜥和他们抢吃的,但别忘了山上还有上文提到过的壮硕的石龙子呢。

这些小不点的爬行动物看似弱小,但还是有很多让人刮目相看的本领,比如他们冬眠的时候可以半年不吃不喝也没事,光这一点,如果人类也可以不知道能节省多少粮食……

鉴于上文不停在强调蜥蜴鉴定起来很麻烦,而笔者发现目前国内有很多奇怪品种的外星蜥蜴模型充斥在玩具市场中,个人认为科学界不妨和这些企业合作制作一些优良的本土蜥蜴模型,虽然样子上没有那些花了呼哨的品种好看,但对自然保护和科学知识普及的伟大事业来说,却是很有好处的。

摘自中外玩具网

相比中国传说中的那种龙,上面说到的这些“小龙”除了在地上爬来爬去、爬去爬来,根本不会吞云吐雾、翻江倒海、龙腾虎跃、飞龙在天!而古代存在过的恐龙与中国龙也是风马牛不相及,虽然恐龙也很能折腾,有的会飞、有的会游泳,但外貌上还是和中国龙有很大的出入,况且中国龙不是用有的会AB、有的会CD那样形容的,而是什么都会!中国龙早在甲骨文时期就有记录了,而且根据形容的语言猜测也应该是一种活生生的动物,而恐龙——Dinosaur是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根据化石创立的。

中国龙的真实性众说纷纭,到底是传说还是迷信,谁也说不清楚,感兴趣可以看看《龙 一种未明的动物》这本书。

- -- -

8 条评论

  1. 小老虎也(2012年03月29日):

    这些小家伙看着仅仅是比蛇多了四条腿,但给人的感觉就舒服多了,甚至看上去很可爱。


    1. 云中鸟(2012年03月29日):

      [ali欢呼] 不长腿的蜥蜴也很可爱 比如蛇蜥 http://tieba.baidu.com/f?kz=814334922


      1. 小老虎也(2012年03月29日):

        这个看的更让人毛骨悚然,不可爱,一点也不可爱 :cry:


  2. 凡虫(2012年03月29日):

    做的都是精品啊!看的出来用心了~但这个平台 貌似人气一般?


    1. 空错(2012年03月30日):

      @凡虫:感谢夸奖。现在流行浅阅读、流行微博,我们用心做,希望有心人喜欢。


  3. 肖先生(2012年03月30日):

    文章太长,没有真心的人是很难看下去的。我也是。但是文章确实写的很好。很佩服。


  4. 云中鸟(2014年04月28日):

    最新的分辨蓝尾石龙子和黄纹石龙子的请参考这个图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80948926/large北京理论上应该只有黄纹石龙子


  5. 景樗子刘(2014年12月9日):

    不错,很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