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的四种野果

虎梅波

虎梅波,就是茅莓,蔷薇科悬钩子属。霞间村叫作,Hoo3 m2 po1,也有叫Hoo3 m2。 它和老虎有关吗?我看是无关。在霞间村,小溪的溪岸边,和田垄边,都是虎梅波。真多啊,虎梅波。傍晚我们跑去摘,阿嫲说,那里有虎啊。其实没有。猫也没有。这其中必有来历,到我们这一辈失传了。有时候,在虎梅波的叶子上或者枝条上,看到一小团白色沫液。大人说,那是蛇的唾沫,赶紧走,有蛇。这个可能也是假的。

《中国植物志》上说茅莓的花期在5月至6月。不准确。可能因地而异。今年春节,新历的2月份,我在福寿院南边的山坡上拍到过开花的茅莓。花粉红色,不大。果期呢?说是7月至8月。也偏晚。大概3月中下旬,我就看到有朋友发了照片,他们去摘回了一大捧的茅莓。那么多的茅莓,得吃得多酸啊!酸!

茅莓的果红色,卵球形。小孩子玩的玻璃球那么大。摘下来之后,蒂的连接处是空的。所以,我们一边摘一边吃之外,会随手折几根狗尾巴草。狗尾巴草它末端的那一小截穗,真是天造地设,用不着我们再打结。正好。把一个又一个的茅莓串过去,掉不了。每个人要串好几串。带回家继续吃。大人很少吃,嫌酸。这个果实估计可以拿来酿酒,将来得尝试一下。我是太久没吃到茅莓了。虽然知道它的酸多于甜,但还是很想吃几个。

和茅莓的果实长得很像的,还有蓬蘽、蛇莓、山莓等等,以及像覆盆子、空心泡等这样各地都在叫的,不好区分。《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在霞间村,目前我只见到过茅莓和山莓。蛇莓现在已被引作园林绿化的地被植物,较常见。蓬蘽未见。

多尼

《闽南话漳腔词典》(陈正统主编)里将桃金娘写作“多拈”,音do1 ni2。 我觉得不如写成“多尼”。“尼”比“拈”更直观,一看就明白。还有的写成山多奶(《闽南民间草药》)。这个“奶”字,《闽南话漳腔词典》引光绪《漳州府志》,“倒黏子,状如乳头,倒黏于树”。这个比喻妙。有生活经验。苏轼被贬海南儋州,看到桃金娘的果实,说它像“马乳”。这是来自北方的比喻,南方不容易见到马。那个“倒黏子”又是桃金娘的另一种写法。我的朋友石玉子(王邦尧),她写过一篇桃金娘的文章。写得好!字里行间温婉多情。我写不出她那样的情絮。她写过一本书,叫《草木如诗》,里面写了闽南的几十种草木,推荐给大家去读一读。刚才我找来翻看了一下,写桃金娘的那篇文章里,桃金娘还有两种写法:一个叫“山尼”,这个可能是泉州一带的叫法?另一个叫“倒捻子”。与“倒黏子”相近。转引自海南诗人卢鸿基的诗,“吃果常夸倒捻子,赏花不顾曼陀罗”。

吃多尼在夏天,七月前后。满山遍野的的多尼。请注意,不能吃太多。会便秘。多尼果实里有籽,一颗乳头大小的多尼,里面得有几百颗小籽吧。这和芭乐(番石榴)一样。两个都好吃,两个都不能贪吃。多尼的果实熟透之后,表面呈黑色;有汁,紫红色。那一多吃,你的小嘴唇片儿就成了紫黑色。舌头吐出来,嗬!也是紫黑紫 黑,像中了毒。多甜的毒啊。吃够了照例要摘一些带回家继续吃。兜起你的小背心来吧,满满兜上一兜,一路走再一路吃。

2011年夏天,我回了一趟霞间村。我就随意一问:多尼是什么时候熟的?母亲说,嗬,少缺,山顶拢是,汝敢要吃?母亲说,嗬!很多啊,山上都是,你要不要吃?我说我不吃。多热的霞间村的夏天的山上啊。第二天中午,母亲做工回来,就带回了满满一斗笠的多尼。

多尼的果实和野牡丹的果实有点像,需注意区分。多尼的果实软,光滑,成熟后是黑色的;野牡丹的果实较为硬实,且有毛,果实棕色。常有笨小孩摘了野牡丹的果实当作多尼来吃。幸好无毒。自家门口的野果都分不清。大人小孩都该打。

啪扑

要把这两个字转换成普通话很难。发音大致是,pa1 pok2。啪扑子,说的是酸藤子的果实。用啪扑子和细竹筒、筷子做成的玩具,就叫啪扑。这两天我搜集了很多资料。有的地方——多是客家人——管它叫作酸藤炮。这个名字很直观,就是用酸藤子做成的小枪炮。还有个名字,叫哔叭筒,这大概是在描述它的声响。打一下,它会发出哔叭的声音。

酸藤子这种植物很常见。稍微高一点的山地都有。它是藤蔓状生长的,一丛或铺开或攀援着长,所以要采摘收集它的果实很容易。它的果实圆形,很小。普通自行车的钢珠,不知道你见过没有,大概那么大。直径6、7毫米的样子。果实由青色,到黄色,再到红色。红色的就算是熟了。在农历的三四月份,果实成熟,可以摘来吃。酸酸甜甜,不算好吃。比多尼的滋味差。

青色的果实,没法吃。很涩,也很硬。适合拿它来作“子弹”装在啪扑上。

首先要去砍一截竹子回来。要细,不能粗。要多细?切开竹子,看它中空的小孔,和酸藤子果实大小差不多,正合适。切下一小截来,约一拃长,15厘米左右。拃,音zha3。就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量出的距离。再去拿一根筷子。轻点声拿,不要让大人看见。要挨骂。筷子得削一下,它还嫌粗。削到可以插进竹孔为止,不要削细了。削细了不行,容易把酸藤子果实刺破。长度要比刚才裁切好的竹子略短。

就这么简单。一支啪扑就做好了。

试验一下:先塞一颗酸藤子进竹孔,再用筷子把它慢慢捅进去。仔细看,这颗酸藤子是不是刚好在竹孔的另一端,刚刚好没漏出去。是的话说明这根筷子制作成功。接着,抽出筷子,再塞一颗酸藤子进竹孔。好了,后面这一颗塞好就行,不再往前推它。这时候,拿筷子快速地将前端的酸藤子推进去。只听得哔叭一声响,末端的酸 藤子就打出去了。像一把枪打出去的子弹。杀伤力不大。但是会疼。

打头,打脸,打胳膊大腿,都会疼。小孩子嘛,就成天玩这种找疼的事情。他们是真正的痛并快乐。几个人,分成两组。每人各拿一把啪扑。开打。大家都装好了啪扑子再打,这样打不刺激。要这样:我先装好了,并且朝你打了一枪。打完我还得重新装一颗“子弹”。这需要时间。这时候我就得赶紧跑,你举着啪扑就像紧握着一 把枪在我后面狂追。这时候,最过瘾。

酸藤子现在还很多。2月份就开花。总状花序,白色。每年春节我回到霞间村,出门去拍花草总会看到她。结果实得稍晚,这些年总没机会赶上。

风吹捻

这个名字是我编的,从闽南语里直接音译过来。它指的是用木荷的果实做成的小玩具。木荷的果实不大,桂圆大小;果实连着小柄。小柄有弯着的,这时候像耳塞;有直着的,像荷花。果实顶部分裂成五小裂,正中间有一个五角星形状的东西,它与柄相连。

在霞间村,只在圣能寺周边见到过木荷。植株高大,据说栽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数量不多,夹杂在成片的油杉林中。这个地方,现在是白鹭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已进行保护和开发。夏天时,有成群的白鹭飞到这里来。很美。

木荷的花期我一直没注意到。小时候只在意它的果实。果实掉落一地,捡几个回家做成小玩具,就叫作风吹捻。做好的风吹捻类似陀螺。去年我写过制作过程和玩法,转录如下:先要很小心地转动果实的小柄,如果连同内部的五角星一起转动,才算成功。转到五角星自动脱落,这样就相当于打了一个小孔。最后,找一根长短、粗 细都适宜的小木棒——小时候我们拿火柴棒或牙签——穿过这个小孔,这个玩具就做好了。

拇指和食指捏住小木棒,用力一捻后,扔于地上,它就会急速地转动。大体与陀螺相似。这是正着玩;还可以反着。把果实朝上,小木棒朝下。同样,拇指食指一捻小木棒,扔于地上,它也会转。这时候的形状,像小蘑菇。高速飞转的小蘑菇。

今年返唐山的前一天中午,十亩间、半天秀才二位好友来访。我带他们去了一趟圣能寺。我们做了两个风吹捻一起玩。玩完过后各奔天涯。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