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茶聊第19集:岩芪的回顾

文/18号会员:岩芪

在大学期间就久闻刘华杰老师的大名,第一次读刘华杰老师的书应该是他翻译的《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其后又陆续读到了《天涯芳草》、《看得见的风景:博物学生存》这两本。对刘老师其人其事都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他学习经历和对植物的喜爱颇有兴趣。这一次茶聊主讲嘉宾就是刘华杰老师,所以还是蛮期待的。

博学家的肚子是杂货铺,刘老师一开始就分享了他的几个小藏品,最感兴趣的还是松果。其实,松果算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一类自然搜集物了,俯拾皆是。但是我却从没有观察过松果中的旋壁数,也从没有往斐波那契数那边想。正如刘老师所说,樟子松和白皮松之间有无穷多区别,博物学也是常为新,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小物件也充满了无穷的秘密。之后,刘老师分享了博物学的历史、博物学的高峰、从事者的社会地位等,其中对博物学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客观的评价。接下来,刘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博物学的现在,总体上是比较惨的,科学共同体“抛弃”了博物学,但是博物学依旧发挥着它的社会作用,比如治疗一些现代病。最后谈到的是博物学的将来,对于博物学的将来,刘老师认为说不清楚。

谈到这里,我觉得刘老师把博物学比作佛教真是非常贴切。佛教满足不同层次人的生活,也允许多样性兼容并蓄。提问的环节其实应该是茶聊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其中,我觉得比较有意思是能不能以博物学为生,这个可能是在场所有对博物学感兴趣或有所期待的人的问题,答案让大家有点不太能接受,就是不要靠博物学生存,要先谋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同人群对博物学有不同的反应,能不能让不感兴趣的人感兴趣?刘老师的回答是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博物学,博物学也讲究“市场细分”。

分享之后,是自然茶聊的传统活动——自然交换。这个活动的宗旨是让大家分享身边不需要但对他人有意义的自然物件。空错分享是来自不同地区的沙子和两本书,空错说这些沙子来自不同的地区,在镜下观察是不一样的,好想知道它们在镜下长的是什么样子啊。还有其他分享者带来的秋葵的果实,羽毛、贝壳等。遗憾的是茶聊的人很多,没有时间让大家分享下自己所拿的自然物件背后的故事。

三亚的沙子。放大:4倍。

第二个是倪一农老师的分享。说老实话很羡慕现代的小孩子们。我读书的时候,自然课老师通常都是语文老师或者数学老师兼任的,一般都改为作业课。身边也没有合适的书籍和老师可以咨询,费了很半天的劲,才叫得上楼前的水杉。当然也闹了好多笑话,比如把身边的栎树认成书中所说的一品红了。不过,我们也有我们小时候的乐趣。回归正题,倪老师开设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博物学通选课好丰富啊,除了课堂内讲,还有选题,老师组织的活动,更关键是的有野!!!外!!!基!!!地!!!

第三个是由张钢的同事代讲的。说起来博物学的用处还是蛮大的。每一期《博物》都会用影片或者动画片中出现的人物或者场景谈到现实生活中的自然。说起来,宫崎骏的动漫、宠物小精灵甚至火影里面都有不少来源于生活的自然形象。作为国产片的翘楚,《魁拔》也同样与大家分享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博物世界,这里面谈到了鸟马、鱼马还有就是对现生世界中板块的理解。

第四位分享者是非常有意思的田小森。在这次强调博物学的茶聊中,算是“敌对”的一方吧。虽然刘老师已经强调了博物学孕育了新的学科,也是自然科学的四大传统之一。但是,毕竟是博物学和还原论为主导的数理之间有着鸿沟,所以田小森一上台就说这不是讲的博物学,而是讲有意思的科学。作为科学记者的他和大家分享了三位科学家的故事: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是那么充满个性。

第五位分享者是来自清华的物理学博士土豆。实验物理的博士就是理性派。不过开头还是非常蛮文科,从《安徒生童话》、《小意达的花儿》、《海的女儿》谈起,我读《海的女儿》的时候也很好奇什么是矢车菊,同是天涯理工男啊。不过越到后面越觉得自己不算是理工男了,土豆展示了水泡香椿、水泡华山松、水泡紫藤,整整一个系列的水泡计划啊。让我真是长了不少见识。自己还是缺乏认真的观察。

第六个分享者是刷牙。听完之后就知道什么是羡慕了,好羡慕骑自行车全国各处走的人,也羡慕这种说走就走的任性啊。和单纯骑自行车的活动相比,刷牙的博物含金量爆棚啊,拍山拍水拍植物,还分享了全国重点保护名录、国家自然保护区等等。最后说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其实就是他的故乡。我想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也是我的家乡。

附:茶聊记录全文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