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茶聊第2期:与敦煌的缘分——属于你的打开方式

分享:顾健 / 整理:wings

大家晚上好~本次讲座,自然笔记邀请到了碎玉的斗室创始人、第一届敦煌文化守望者、以及拥有十多年上海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经验的顾健老师,来讲述《和敦煌的缘分:属于你的打开方式》,敬请期待。

clip_image002

序言:

近年来,通过纪录片、书籍、文创、展览,也由于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推动、旅游交通的越发便捷,敦煌、莫高窟和其他西域石窟的面纱被慢慢掀开,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我有幸在2018年入选第一届敦煌守望者,作为志愿者在敦煌莫高窟学习和服务了四十多天,也因为这个机缘结识了许多热爱敦煌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到,面对敦煌历史上存在的数千年岁月,我度过的四十天根本就短暂如弹指刹那;面对莫高窟石窟中的数万种图案、画面、形象、文献,我所学到的知识根本就渺小如大漠中的砂砾。

在敦煌的宏大和浩瀚面前,我觉得任何试图用很少的话语去全面解读敦煌的尝试,都是狂妄的;但另一方面,我也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敦煌建立联系,每个人和敦煌都可以有缘分,无论是一天,还是一辈子;无论是在此处,还是在彼处。

今天的这个讲座,我会给大家讲述一些我眼中的敦煌和莫高窟,但更想做的是,跟大家聊聊,如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走近敦煌的方式。

今晚的讲座讲述的是与敦煌的缘分:属于你的打开方式。

今天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敦煌和我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近100年来,不同的人选择对待敦煌的方式;

第二部分:敦煌和莫高窟先讲述敦煌,再讲述莫高窟;从四个方面聊,如果我们亲身前往莫高窟的话,通过怎样的框架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参观到的是哪些洞窟

第三部分:我们和莫高窟(又称2020年不完全非官方参观指南)由于今年疫情的缘故,使得我们的生活和出行都受到了影响,莫高窟为此对游客的接待方式做了一些调整,做这个讲座是为了让

大家最大限度的了解莫高窟,更充分的吸收敦煌研究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给我们展示的敦煌的精华。

讲座的最后,将给我们展示一组对比,我们心目中的敦煌和我们可能亲眼看到的敦煌;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对你来说,最好的打开敦煌的方式是什么?希望大家在这次讲座的过程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clip_image006

敦煌VS我们

敦煌的千年营造其实是从公元366年开始的。从十六国时代到元代一共是一千多年,当元代灭亡、明代开始之后,敦煌就逐渐被边缘化,走向了衰弱,之后度过了湮没无闻的五百多年。

1897年,一个叫王圆箓的湖北道士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并住了下来,在1900年6月22日那天,偶然的发现了藏经洞的存在,这一举措让莫高窟再一次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而我接下来所要讲的就是在这120年中,敦煌和我们人类之间互动的关系。

clip_image008

第一批邂逅敦煌的这些人,他们选择了索取的方式,他们的动机各式各样、眼界有高有低,他们都声称自己热爱敦煌这个地方或是痴迷于莫高窟的艺术,虽然客观上他们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莫高窟,但是不能掩盖的是他们从敦煌所获得的远远大于他们为之付出的,因此,我把他们称为“索取者”

下面我举几个中外著名的人让大家了解知晓:

clip_image010
王道士:不仅将藏经洞内的文物交换了钱财,据说他还曾雇佣县城里水平较低的工匠重刷了部分莫高窟的塑像,为此破坏了几百年前代表当时最高艺术水平的一些佛像雕塑作品。
clip_image012
斯坦因:两次来到敦煌,一共带走了1万3千多卷藏经洞的卷册。
clip_image014
伯希和:著名的汉学家,1908年,作为第二个来到敦煌的探险家,他带走了6千多卷敦煌的卷册。
clip_image016
华尔纳:过了近十多年的时间,敦煌来了一位叫做华尔纳的哈佛大学的教授,他也是电影夺宝奇兵里哈里森福特所饰演的角色原型。他到达的时候,藏经洞已空,所以,他最后搬走了1身328窟的彩塑,并用特制的胶水粘走了十几副壁画,而这些塑像和壁画都保存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博物馆里。
clip_image018

若干年后,另外一些人来到了敦煌。他们当中有曾经留学法国已经有所成就的画家、有刚刚毕业的考古系的毕业生、有美国的化学专业博士和艺术史学家。他们不求回报的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守护敦煌,我认为他们选择了用付出的方式对待敦煌,我尊称他们为“付出者”

下面我介绍几位有代表性的人物给大家:

clip_image020
常书鸿:有我们的“敦煌守护神”,曾经留学法国并已有所成就的画家常书鸿先生。
clip_image022
樊锦诗:有我们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奶奶。正是因为她用自己的远见,开创了数字敦煌的篇章。
clip_image024
阿根纽博士:来自美国盖蒂研究所的阿根纽博士,在修复敦煌的壁画方面,他已和敦煌研究所合作了三十多年,比较著名的就是目前还未开放的85窟内的病害非常多,这也是他们双方当时修复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洞窟。
clip_image026
倪密盖茨:她是一位艺术史学家,也是美国敦煌基金会的理事长,其实她也是慈善家比尔盖茨的继母。

前面所说到的“索取者”与“付出者”这两类人可能并不具有代表性。

clip_image028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这张照片更具有共鸣。

从1900-2020年这120年间,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推动、旅游交通的便捷,使得莫高窟和很多西域石窟的面纱被慢慢掀开。越来越多的去过敦煌、想去敦煌或是关注敦煌的人们,导致近几年来的7、8月莫高窟的参观人数屡创新高。这就是大部分的人对待敦煌的方式:“靠近她”。

clip_image030

7、8月的票种分为应急票和普通A类票,大家如果这个时期有去敦煌的打算的话,一定要理性出行、做好充分准备,尽量购买普通的A类票,因为前面所提到的16号和17号洞窟,应急票是无法观瞻的。

clip_image032

目前,大家对于敦煌的热情,其实和新的时代下新媒体的分享和传播紧密关联的。我认为这种传播方式是新时代第四种我们选择如何对待敦煌的方式。

clip_image034

关于敦煌的信息,除了各种各样的书和纪录片外,我们还可以关注机构的官方公众号、关注自媒体、看直播、买网课、看展览这些途径,从中获得所需信息。

但是大家想要在网上了解敦煌信息的话,我建议大家选择官方途径:比如敦煌研究院弘扬部的网上课程、宁强教授的敦煌课程、千聊平台上还有研究院的陈海涛老师的课程,以及第二期敦煌守望者詹笑老师的讲座。

clip_image036

大家发现没有?在这100多年中,其实敦煌并没什么改变,但是外面的世界变了,我们也变了,最明显的一点是关于敦煌的信息也好、图片、书籍、实地旅游也罢,都已经变得不再那么地遥不可及,甚至我们可以说,和敦煌相关的信息简直就像巨浪一样向我们涌来。

就在上个月,全国博物馆2019年海外影响力的榜单进行了公布,敦煌研究院位居第四,仅次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因此,我想问问大家,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对待敦煌的方式?

我认为与其不做事先了解,就贸然前往敦煌旅游;与其人云亦云地宣传自己都不知真假的敦煌;还不如先安静下来,切记求多求全,先试着了解敦煌或莫高窟的一两个方面,以此为起点,慢慢深入。

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下敦煌和莫高窟,就用我刚才所说的那种慢慢地、深入地方式。

 

clip_image038

 

敦煌VS莫高窟

很多人提起敦煌,其实他们指的不是敦煌这个地方,而是指的莫高窟,以及敦煌东边的榆林窟、东千佛洞,敦煌西边的西千佛洞和南边的肃北五个庙石窟。当然大部分时候,当我们说到敦煌,其实指的就是莫高窟。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去了解一下敦煌所指的本意,也就是行政区意义上的敦煌。

clip_image040

敦煌被我们称为华戎交汇的都市中西交通的咽喉,在古代从敦煌往西出玉门关或者阳关,就相当于离开了中原,从文明世界来到了塞外的蛮荒之地。

举个例子,在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班超,也就是后汉书的作者班固的弟弟,他曾经北击匈奴平定西域,在外三十多年,当他年纪大的时候,他希望可以回去,他给皇帝上书说,不敢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大家可以看到地图上标蓝的这个区域,就是现在的敦煌市,它是一个县级市,面积3.1万平方公里。我们还可以再引用樊锦诗奶奶做一个比较,,樊奶奶在讲座里面说台湾的面积是3.6万平方公里,敦煌是3.1万平方公里。

所以敦煌的面积和整个台湾是差不多大的。但是台湾的人口有两千万,而敦煌只有二十万人口。因为敦煌适合居住的绿洲的面积不到敦煌总面积的百分之十,敦煌的其他部分都都是戈壁和沙漠。

clip_image042

从时间来讲,西汉时期,敦煌是汉武帝设立的河西四郡之一。后来呢,又在不同历史不同的时代被称为了不同的名字,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除了敦煌郡之外呢,他还曾经属于瓜州、沙州、敦煌县等等。元朝的时候,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来到中国的大都,他曾经途经敦煌,那个时候敦煌叫沙州,在敦煌附近我们可以找到我刚才说的莫高窟,榆林窟東,西千佛洞,还有肃北五个庙。

clip_image044

除此之外呢,敦煌附近不仅仅有石窟,还有其他重要的文化历史遗迹。敦煌附近的遗迹,我觉得最重要最突出的实际上是悬泉置和玉门关遗址。这两个地方在2014年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古迹,参与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联合申遗。那么它们在二零一四年之后呢,就和莫高窟一样,成为了联合国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当中的一部分。其他的景点在网上很容易搜到,我就不多做介绍了。

这里想要强烈推荐的,是敦煌博物馆,在这里我们可以全面的去了解,从汉代一直到近代,敦煌境内的重要的史实和重要的遗址。

clip_image046

下面,终于要讲到莫高窟了。

在这个部分我讲讲自己作为一个爱敦煌的普通人,如何能够在只去一次两次的情况下,充分的看懂莫高窟,理解莫高窟。

今晚这个讲座并不涉及具体的看窟看壁画、看塑像,也不涉及专业的理论,不涉及深度的壁画解读,而更多的是授之以渔,也就是三点水的鱼。

clip_image048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种方法,分享自己看懂看好洞窟的方法。在这里总结了一个我称为大纲式的理解框架。也就是通过“三加一”一共四个关键词,在参观的时候理解石窟,这四个关键词是洞窟号、时间轴、珍贵之处和方位。前面三个关键词是每个洞窟所特有的,而第四个关键词方位则是通用的。

clip_image050

一个洞窟的窟号,就是它的名字,也是它的身份识别标识,所以看洞窟的第一步就是记下洞窟的窟号。

clip_image052

窟都在南边。大家也可以放大看一下这两张图片,体会一下我刚才说的洞窟从南向北、从北向南、再从南向北、再从北向南至自行了编号的这个序列。

clip_image054

这一页是中部靠北侧的洞窟。

clip_image056

时间轴就是洞窟的开凿年代。

clip_image058

每一个洞窟就是一件珍贵的文物,而我们去理解一个石窟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这个洞窟的珍贵之处。

clip_image060

最后了解方位会帮助我们看懂洞窟的很多元素,帮助我们去对应画册和实地看到的洞窟。

clip_image062
我们VS莫高窟

我们和莫高窟这个部分的副标题叫做2020年不完全非官方参观指南。

clip_image064

建议大家要特别关注莫高窟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可以查看相关的各类官方信息。

clip_image066

知乎上的莫高窟官方号,今年推出了一个系列叫讲解莫高窟专栏,现在可以远程通过知乎的官方号就可以找到四十多个洞窟的详细介绍。

clip_image068

最后提醒大家的是,莫高窟的三馆一中心是千万不能错过的。其中的两个馆和陈列中心都是可以免费参观的,非常精彩,千万不能错过。

clip_image070

上图是我个人的一些私人分享,如果你前去敦煌旅游,如何才能获得最好的体验,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尾声
clip_image074

我做了一个问卷,对于这个讲座的内容有什么期待?其中有一个问题说你做了那么多次关于敦煌的公益讲座,你得到了什么?

我想先讲讲我对于美的追寻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我认为对美的追寻可以分成四个境界:第一个是听闻,就像李延年所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让汉武帝产生了期待。我想第一步就是大家可能对敦煌产生了很大的期待;那么第二个境界就是辗转反侧,对于敦煌产生了思慕;第三个境界是追寻,就是我们终于动身想要去到敦煌;那么最后一个境界,就是缘分和相知,也就是守望,最终让我们不离不弃的动力,不再是视觉上的美,而是内心的认同,更加是珍惜和守望。所以回答刚才的那个问题,我到现在已经做了,连这一次是做呃举办过八次关于敦煌的公益讲座,我得到了什么呢?我想说我得到的是更大的能量,来自于公益讲座的志愿者们和来自于观众们的越来越巨大的守望的能量。

clip_image076
clip_image078

130号洞窟有一张甬道上有一张非常美的图,叫都督夫人礼佛图。实际上这幅壁画现在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这幅图的美,现在只存在于复原临摹图上面了。

clip_image080

我们我们还可以看到85窟,刚才我说的那个来自于美国盖蒂研究所的阿根纽博士啊,他所参与主持修复的洞窟就是85窟。这个85窟的东壁的鲜活色彩也已经消失了。

clip_image082

这个就是刚刚给大家看到的西壁的经变图。

clip_image084

那么现在看到的这一页呢,就是东壁的经变图,它的色彩已经消失了。还有一些洞窟呢里面的壁画在壁画的病害的作用下面已经脱落了。

clip_image086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就是所有的文物古迹,和莫高窟一样都在退化、消失。导致莫高窟的壁画退化最最重要的因素其实就是夏季洞窟里面的湿度,而湿度其实又是和参观人数线性相关的。

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我们爱莫高窟想去看看它,那么请尽量在淡季的时候去、在湿度低的时候去看它。请准备好看到和画册上,纪录片上、讲座上不一样的莫高窟。嗯,还有如果一定要去的话呢,请好好准备,先了解它,再去看它,也不要浪费你的这趟旅程。

今天我的讲座就到这里。但是我想我们对于敦煌的守望会一直继续。如果大家希望对敦煌知道更多,大家可以向碎玉的斗室公众号发送“最爱的洞窟”这五个字获取我亲自编撰的一份包括六个最常被参观的洞窟的图文参观指南。

另外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益组织碎玉的斗室。在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举办敦煌湖市场的系列讲座啊,以及其他的艺术公益类的讲座。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理念就是使用高质量的讲座和讲解传播美好。

clip_image088

 

附QA:

Q1:常书鸿先生的墓地是不是很好找?

A:非常好找。其实就在莫高窟窟区的对面,一个比较高的沙丘上,是非常容易找到的。你到了莫高窟,参观完洞窟后,其实我也非常推荐大家就到对面去参拜一下,这些为敦煌付出了一辈子的前辈的墓地啊,像常书鸿先生以及一些其他前辈的墓地都在那里。

Q2:莫高窟南区和北区有什么区别?

A:在鸣沙山的崖壁上有开凿非常多的石窟,从南到北一共有1.7公里,严格来说是1680米。在这1.7公里当中,其实分成两个区域,一部分是南区,一部分是北区,南区就是向我们观众开放的区域,北区是不开放的,里面也没有非常多的壁画和雕塑。主要是当时的工匠和僧人所生活居住禅修的区域。

Q3:不开放的区域有130窟,还有285窟。

A:130窟是一个唐代的洞窟,里面的甬道,上面有著名的都督夫人礼佛图的那个形象。然后285窟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一个大窟,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一个西魏时期的一个洞窟,那么这个洞窟目前也是不开放的状态。

Q4:敦煌壁画里面的乐舞形象有没有宗教意味?

A:我觉得可能说宗教意味这个词不是特别准确吧。实际上我们在敦煌的这些壁画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形象,如果把这些壁画去做一个分类的话,有一类就叫做经变化,经变化就是把佛经上所描绘的一些场景,通过图画的样式表达出来。所以说刚才这位听众问到的舞乐的场景,其实也是对应佛经当中对于理想世界的这种描述而去画出来的。

Q5:碎玉的斗室之名中的碎玉的来源?

A:听见碎玉的斗室,大家应该会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那我们叫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有值得坚守的部分,就像莫高窟的那些前辈那样,就是对于人生的态度有一些值得坚守的东西。

Q6:是否可以请官方加强宣传的力度?

A:我相信对于这方面的宣传,其实敦煌研究院也是做的比较多的。只是说现在媒体上面对于敦煌的宣传,更多的是偏重于敦煌有多么的美好,有多么值得一去。所以全国各地去敦煌亲身看一看的这种这种热情都是非常高涨。那么,在热情高涨之余,有可能就没有去考虑到对于洞窟的损坏。实际上在樊锦诗奶奶执掌敦煌研究院的时期,研究院已经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就是对于每天参观洞窟的最高人数做限制,这就是他们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那么同时,为了避免大家看不到窟而遗憾,这才慢慢的建了数字中心。然后大家可以看数字化的敦煌,还有就是在旺季的时候出售,只看四个大窟的应急票。这些都是为了缓解大家的这种热情。但实际上敦煌研究院同时也在做很多的宣传,特别是关于石窟保护的相关宣传。

Q7:张大千当年在敦煌临摹过哪些洞窟?

A:因为洞窟比较多,所以我想建议大家去看一本书,名字叫做敦煌画派。实际上敦煌画派这本书是纪录片敦煌画派的一个总结,也是那个纪录片的一个一个花絮和资料的汇总。所以大家去看书或者看纪录片都可以。那里面有专门的一个部分就是讲到张大千和敦煌的壁画,我觉得是非常推荐的。

Q8:想带儿童去的话,应该如何引导这个话题呢?

A:我觉得这也是比较难以回答的一个话题。我曾经在敦煌做过讲解志愿者。然后回上海之后,也在一个徐汇艺术馆的敦煌乐舞展上做过讲解。碰到过不同的儿童,有的儿童就特别爱敦煌。有的儿童可能就不太适合参观。所以作为家长,首先可以先引导一下孩子,看看您的孩子对于这样子的壁画当中的一些故事是不是感兴趣。如果是非常感兴趣的话,那么是可以带着孩子一块儿去的。但如果说只是家长自己想去,孩子的兴趣不大的话,那我建议不用带着孩子去啊。因为如果说家长自己特别想看洞窟,但是孩子又兴趣不高的话,反而是会受到相互影响,最后造成亲子游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Q9:敦煌的壁画当中涉及到哪些佛教的宗派?能否看出特别明显的区别?

A: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没有办法在很短的时间中讲清楚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想深度了解敦煌的话,可以去找这一套书,就叫解读敦煌,解读敦煌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共应该是有十二本书。其实在里面,就是对于敦煌壁画里面的不同派别,都有非常精细非常严密的阐述。我是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品读那一套书。

感谢今晚前来来听我这个讲座的各位,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关注敦煌,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敦煌,理性的拜访敦煌。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在碎玉的斗室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和敦煌有关的资料。我们之前的讲座也欢迎大家给公众号发送0626,获取今天的讲座反馈问卷。

我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比如说对于今天的讲座想法怎样?评价怎样?未来想要听到怎样的讲座?都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反馈来告诉我。那么至于未来,如果还有其他的和敦煌相关的内容需要交流的话,大家也都可以在公众号上给我留言,谢谢大家。

image

致谢:感谢沙夜组织,感谢Hyaline导出语音、工作手册以及课件图片。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