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寻勺之旅

2020年的海南越冬水鸟调查于2020年1月17日至1月19日开展,我参与了西线二组的调查,队员共4人。水鸟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大小两种勺子:黑脸琵鹭与勺嘴鹬,以下为记。

鸟况爆炸的光村银滩

踏过犹如魔幻森林般细细密密的木麻黄林子,眼前的视线开阔起来,齐人高的杂木灌丛中胡乱地长了一些茅草、露兜刺和木麻黄。五分钟前,我们西线鸟调二组的成员刚把车停好在光村银滩,就听到几十米远的木麻黄高枝上传来一阵急促、持续、略带金属质感的“嘎~嘎~嘎!”声,大家都不太熟悉这个声音的主人。

“像是鹊类的叫声。”dima大步向前走去。

“听起来这个鸟心情很烦躁的样子。”理想哥也走向前。

他们边交流着边走进发出声音的木麻黄林里,我和鸽子紧紧跟上。巨大的好奇驱使我们一路追到了这里,声音更大更密了。不远处的一株阔叶树上藏着那个巨大的身影,我举起望远镜终于看清了它:红红的尖而钝嘴,脑袋看起来像是戴了个连体的黑帽,一身藏蓝色的外套,以及长过体长的尾羽。

“是红嘴蓝鹊!”dima脱口而出。

“太好了,是新盈湾的第一笔记录呢!”理想回应道,“我看到了3只,不,4只!”

“有6只!”我补充。因为站在靠后的位置,放下望远镜,肉眼看到了蠢蠢欲动的红嘴蓝鹊在树枝间移动时带动它们长长的尾羽优雅的样子。虽然是常见鸟,但是这个新发现令人感动。莫名的兴奋洋溢在了四周围,我们一边交流着所有关于红嘴蓝鹊的见闻,一边掉转方向往滩涂走去。我们依然被这片木麻黄的林子打动了,像是不曾被人所打扰过的奇幻空间,高处落下的针叶厚厚地压在低处的枝条上,林子里不时响起倭花鼠、鹊鸲、白头鹎、暗绿绣眼、树鹨之类的叫声。

clip_image002
奇幻的光村银滩木麻黄丛林

到了滩涂,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脚底下,细腻白净沙滩上全是小小螃蟹挖出来的洞以及它们觅食后留下的小沙球。今天是阴天,海水映着天空的灰色,海面上蒸腾着一层薄薄的雾气,隐约可以看见西边的兰山角突出的岸线上密密的木麻黄林影影绰绰。浪从远处慢慢地往岸边涌过来,簇拥着翩翩白净浪花,一层接一层,又平静地消失在沙滩前方。一群白腰杓鹬正踏着最浅的浪繁忙地觅食呢,一只小白鹭振翅飞走,一只环颈鸻缩着脑袋躲在枯树枝旁一动不动。到处都是鸟,近处的、远处的,密密麻麻全都是。

鸟多了,我们的工作马上也变得繁忙起来了,急急忙忙数清了白腰杓鹬的数量,又赶紧往前方水鸟聚集的一片沙洲走去。这片海域近岸处用火山石围了一些坑塘,已经废弃了,只留下一段段黑色的残缺石墙。海里也稀稀拉拉地立着几根木麻黄的枝条,其中一根最粗的枝条上,英俊地立着一只鹗,它迎着风,双爪紧紧地抓住枝干顶端,戴着墨镜的白脸四处张望着,嘴上的弯钩非常明显。沙洲上的鸟确实是令人震撼了!高高的苍鹭、大白鹭,中型的白腰杓鹬、中杓鹬,矮处的鸻鹬类的鸟大都单脚站立着,反过身把头搭在翅膀上,安安静静地休息着。也有一些不安分的小鸟,单脚跳动,寻找一个更舒适的位置。它们体态圆润,毛发蓬松,实在是太惹人怜爱了。

clip_image006
踏浪觅食的白腰杓鹬
clip_image008
沙洲上密密麻麻的鸻鹬类

架上望远镜,理想哥开始计数,鸽子在一旁记录。水鸟同步调查就是在同一时间不同记录人在各自的点位记录下所观察到的鸟种、数量。此刻,在其他的调查点,一定也有小伙伴在做着与我们相同的工作。有五年水鸟调查经验的理想哥如数家珍,他先是把看到的鸟种类报出来,然后再逐一计数。“苍鹭,20只;牛背鹭,38只;灰斑鸻,60只;环颈鸻,约300只;蒙古沙鸻,约400只;翻石鹬,16只;三趾滨鹬,45只;翘嘴鹬,3只;矶鹬,2只;铁嘴沙鸻,150只;黑腹滨鹬,130只;大滨鹬,5只;斑尾塍鹬,3只;……还有红嘴巨鸥,200多只,回去再对着照片核一下准确的数据吧!”

clip_image012
憨态可掬的鸻鹬类
clip_image014
灰斑鸻开会中,左三:嗯,就这么定吧!右一:你们说什么?

我们脱了鞋袜,猫着腰,淌着水,往沙洲更近的地方前进了几十米,拍了几张清楚的照片。时间已经接近11点,理想哥催促着我们去往下一个调查点,“走了!走了!走了!时间不够了!时间不够了!时间不够了!”为期三天的调查时间里,理想哥一直秉承着重要事情说三遍的原则。我们轻声应和,收拾好东西往回走。

这时候才注意到,岸边也不只是鸟,附近的村民也三三两两地或停或走地在沙滩上活动。一个全副武装的女性,半个身子立在海里,吃力地用一个篦子扒螺,她身上的网兜已经装满半袋;两个淳朴的年轻妇女,怀里抱一个,手中牵一个,说说笑笑;放了假的小孩子们在沙滩上奔跑,东挖挖西挖挖。

大海的财富真是令人愉快啊!

clip_image016
扒螺的妇人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沙滩上的人们

 

在新盈湿地找到了80%只勺嘴鹬

墩吉距离光村不过几公里,是一片农田湿地。有赶海鸭嬉水的水田里,扇尾沙锥也活跃着,它们的体型可比鸭子小多了,一个西瓜纹的社会头,喙尖尖长长的,达到头长的两倍。它们一会儿摆动着尾巴梳洗羽毛,尾巴张开确实像一面小扇子;一会儿又上下摇动着脑袋在泥坑中觅食。当它发现有目光注视时,又害羞地飞到草丛旁,压低身子,谨慎地探出头观望,确认没有危险,才又继续刚才的活动了。

clip_image024
两只与赶海鸭待在一起觅食戏水的扇尾沙锥

放至半干的水塘底,长趾滨鹬、金眶鸻、红脚鹬穿梭在小水坑之间。我看不清楚,又得顾好开车,只能努力张着耳朵认真听队友们愉快而激烈的讨论,一边暗自决心回家后要把鸻鹬版的书翻得熟悉一点,至少常见鸟种的基本特征要了如指掌。脑补观鸟,这大概就是我常有的状态了。

放养水牛和黑猪的草坪是黑卷尾、黑喉石唧、八哥的乐园。黑卷尾的体态——那通体的黑色,那协调的对称尾羽——飞行起来像是失控的风筝,见它们从电线上直直地坠下来,左右晃动着,又猛地摆动几下落回了电线上。

草地上突然出现了几团灰黄的家伙,理想哥压低声音兴奋地喊到:“哇,山斑鸠!五只!”只见五只山斑鸠错落有致地站在撂荒田地的田埂上,背对着我们,各自梳理着毛发,它们翅膀上的每一根羽毛边缘都镶嵌这亮眼的红棕色,宛如华丽的鳞片。接着我们又在不远处的橡胶树上发现了五只。

clip_image028
墩吉草地里的山斑鸠 (拍摄@鸽子)

“新盈湿地墩吉草坪,山斑鸠,一共十只!第一次有这么多的记录。”理想哥边叨叨边把信息发给记录中心,纯粹的开心使他像个孩子,话比以往更多了。理想哥的话,新盈湾的水,一滴接一滴,一股套一股,汇成了汪洋大海!

说笑间到了下一个点。眼前的东场村被寄予了厚望,毕竟有一年理想就是在这里的虾塘里发现了一只勺嘴鹬。过去的一年,东场村也积极地开展了退塘还湿的工作,很多虾塘蟹塘的堤坝都被挖开,与外界连通,与海水交换,但愿这里的红树林能够早日翠绿起来吧。

我们正要脱鞋往湿地里走,一团锈红色从右侧大叶榄仁的树上蹿到了正前方白骨壤的枝头,一只八声杜鹃!真是个好模特,距离爆框、姿势到位、时长感人。我是第一次见,仔细地欣赏起它那锈红色与褐灰色交接的羽色,它的尾羽全张开了,维持着立在枝头的平衡。接着它又绕圈飞到另一株白骨壤上。理想哥说,八声杜鹃飞起来都是很机械的,也不怎么怕人。我们各自学了几声脑海中所熟悉的杜鹃的叫声,开始了泥滩上的挣扎。

clip_image030
飞落到白骨壤上的八声杜鹃

泥滩真是举步维艰,稀沥沥的泥路,每一脚都很滑,每一步都在鞋子上带起了更多的泥。潮水在慢慢后退,理想哥担心退潮后鸟儿们会飞到远处的滩涂,便又催促我们走快些。虾塘露出水面的滩涂里,成群的蒙古沙鸻结队在觅食,它们一旦认准目标,就会直冲向前,灵巧、迅速。混杂在里面的有灰斑鸻、青脚鹬、鹤鹬。因为被寄予的厚望,大家调查起来更谨慎了些。Dima和鸽子干脆在塘基上蹲了下来,举着望远镜从左往右地仔细扫荡,看过一遍,又从右往左回看一遍。风带走我眼角的泪,我也不知道眼泪水什么时候流出来的,大概是强烈用眼后的正常生理反应吧。她们全然无事,又从左往右看了第三遍。

clip_image032
蹲下来仔细数鸟
clip_image034
大喊大叫的白腰杓鹬
clip_image036
大起大落的白腰杓鹬

“我看到一只很小很小的,有点像。”dima异常谨慎,不确定,但又不想放弃。

“我也找到了,嘴巴搓在泥里,看不清楚。”鸽子回,“喊理想哥来确认一下吧。诶,理想哥,快回来!有勺嘴鹬!”

理想哥已经走到前面,隔壁的塘里有一群白腰杓鹬在大喊大叫呢。于是他又折了回来。从一群几十米开外的小鸟里找到一只更小的鸟并不容易,从模糊肉眼转换到清晰的望远镜又是另一种不容易。

“唉,我找不到它了。”

“就在那只红树的旁边呀!”

“到处都是红树呀!”

“那只单独的红树旁边!”

“哪只啊?所有的红树都是单独的小苗啊!”

“你看嘛,前面坝上有个高高的绿网,顺着那个绿网往回看,左边一点点,有一株凸起的红树,再往前大约两到三米,它就在那里呢。”

“……”

“哦,我终于看到它了!”是个好消息。“唉,可是现在换成相机我又找不到了,它在移动啊。”真令人泄气啊,不过别灰心。

经过大家的仔细确认,终于认定,那只万众瞩目的小鸟是——红颈滨鹬。

“能认出红颈滨鹬,就已经有80%的可能性勺嘴鹬了!”理想哥安慰我们,“它们体型一样,性情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嘴巴。不过有时候嘴巴被泥糊住,总让人误以为找到宝,哈哈。”

clip_image038
clip_image040
退湿虾塘里的鸻鹬类

 

观测到100%只黑脸琵鹭

又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车程,我们去到了隔壁北边的临高镇。这边是监测黑脸琵鹭的重要地区。自前几年有记录以来,2017年的27只,2018年的30只,2019年的37只,黑脸琵鹭的数量肉眼可见地增加。他们一般11月份来,待到4月份,带着蜕到一半的繁殖羽离开。

果然,我们在一片海湾湿地附近见到了在红树林上休憩的黑脸琵鹭,混在白鹭群中,白花花一大片。林子下的水面上还有几百只栗树鸭。空中不断地有火斑鸠飞过。其实它们就与这万万千千的寻常之鸟一样,顺应着日月朝夕,体察到四季变迁。出发前的培训课上,卢刚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全球黑脸琵鹭同步调查的渊源:黑脸琵鹭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中位列“濒危(EN)”等级,中国台湾一直是黑琵琵鹭越冬的主要聚集地,它们的栖息地、迁徙路线、中转站大多位于中韩两国的经济发达区河口、咸水沼泽与红树林,很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也面临着生境破碎化、食物匮乏的威胁。曾经在2003年年初,台湾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黑脸琵鹭中毒死亡事件,起因可能是误食了带有肉毒杆菌病毒的腐鱼。2019年的100多个调查点全球同步普查的数据是4463只,是自1994年普查以来首次超过4000只的记录。按照这个持续增加的数据,专家认为这种珍稀的候鸟很有希望脱“濒”降至“易危”等级。但是也有声音认为数量的增加可能是重视程度增加后,技术层面上被监测到的数量增加而并非真实的数量增加,因为大尺度的分析鸟类的数量是呈下降趋势的。不可盲目乐观。但真心希望它们能够真正无忧无虑又普普通通地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呀!

绕路到红树林后,我们离黑脸琵鹭应该非常非常近,它们缩在树丛里,只微微露出头,倒是栗树鸭们很热情地招呼着,时不时飞过的火斑鸠也有叫声,陆陆续续地飞回来的丝光椋鸟也叽叽喳喳地叫。

clip_image042
红树林上白花花的一大片
clip_image044
黑脸琵鹭与牛背鹭躲在红树林上

这才注意到天快黑了。天黑了,半夜行性的黑脸琵鹭就要飞去滩涂觅食了,我们稍稍等待了一会儿,它们就三五成群,飞成一条线,落到了海湾的滩涂里,5只,8只,12只……紧张地计数。落到滩涂的黑脸琵鹭分成了两组,一组在靠外一点的海域,一组在内湾。它们把头埋进水里觅食,从这个形态上就能很好地同其他鸟区别开来。我们又数了一遍,只有37只。前几天可是有老法师拍到了42只同框呢,还有5只去哪里呢?

几千只丝光椋鸟在我们眼前的树林前以一个奇妙而统一的姿态集体飞行着,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的黑色面团,一会儿圆一会儿扁,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向西,渐渐地,这团面散开了,四散落在树林里。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今天的调查就到这里吧,我们商量着明天再起个早,赶过来好好数一数准确的数量。

回去的路上,心思细腻的温柔鸽子和每个人确认了一遍今天调查地点所记录的鸟种与数量。记录完,大家又东拉西扯,我们真是有说不完的话呀,感谢鸟调让我们聚在一起,鸟可以做我们的朋友,调查队员彼此也能成为好朋友。精干的调查队伍让调查工作事半功倍:理想哥作为本片区域的优秀护林员,对环境熟悉,对情况了若指掌,我们一路跟着这位“管家婆”省了不少事情。Dima和鸽子作为新晋的志愿者,有独特的观鸟技能和拍摄技能,进步神速。我,做为一个可亲的胖子,负责开好车准确地将大家送到目的地,虽然在倒车与错车上还有很多值得进步的空间。

clip_image046
dima与理想哥

谨慎的重复调查:为了大勺子和小勺子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赶到了临高镇的海湾湿地,远远地瞧见红树林上并没有几只黑脸琵鹭。理想哥心急火燎,又当机立断:“这样吧,我们分成两组,鸽子和dima留在这里,数树上的和飞去滩涂觅食的,我和楚楚开车去隔壁的水库看看,我们分开计数。从水库方向飞过来的鸟你们就不要统计了,我到时候给你们打电话!”

到了隔壁的水库,果然!一群黑脸琵鹭在水池里埋头苦吃。黑脸琵鹭的性情非常温和,看上去又萌又呆。低着头,自然对周围环境很不警觉,它们埋头觅食的时候,脖子带动着脑袋和那柄大勺子一般的大嘴疯狂左右甩动着,还时不时拍动着嘴巴,想想就觉得很不容易——替水里的鱼虾感到不容易,这要有多灵巧才能逃脱这血盆大口的扫荡呀。黑琵总是与其他的鹭鸟待在一起,一有鹭鸟惊飞,它们也会跟着起飞。我们数来数去确认有26只,鸽子她们那边有16只,加起来是42只并没有错。有意思的是,我们正在计数时,不时有几只黑琵起飞,往海湾方向飞去,黑琵起飞的时候,脖子伸得直直的,礼貌地排着队,不少翼尖是黑色的,应该是亚成鸟。

clip_image048
一群黑脸琵鹭在水池里埋头苦吃
clip_image058
三只黑琵排好队
clip_image060
一行琵鹭上青天
clip_image062
翅尖有黑色的是亚成的黑琵

理想哥赶忙给鸽子打电话:“注意了注意了,飞过来两只哦!”

不一会儿,鸽子回过来电话:“是的,来了两只。”

“又有六只飞过去了!”

“只来了四只啊……哦!对,后面还跟着两只,是六只!”

真·同步调查!

就这样,在水库觅食的黑琵陆陆续续地飞回了红树林上,我们确认了42这个数字,又是历史新高。希望其他的调查点也有好数据!

接着我们又重走了昨天的调查路线,希望在勺嘴鹬的观测上也有点收获,然而没有。还是昨天滩涂上那些行动迅速的鸻鹬类,那只80%的红颈滨鹬也还在,那群白腰杓鹬依旧在大喊大叫。

光村的沙洲上依然是密密麻麻的鸟,这一天的天气变好,沙洲仿佛修复后的彩色照片,焕发出靓丽的光彩。红嘴巨鸥在阳光下好看极了!

clip_image064
光村沙洲上的鸟
clip_image068
红嘴巨鸥,色彩夺目

天空中还出现了四只鹗,昨天那一只就让我们很兴奋了,现在不是两只,不只三只,是四只!它们在在空中盘旋着,发出圆润、清脆、短促的“啾!”“啾!”般的声音,应该是一对夫妻在带领两个宝宝飞翔。

clip_image072
四只盘旋的鹗(拍摄@鸽子)
clip_image074
鹗停在海中的木桩上

峨蔓湾的滩涂跋涉

下午到达了峨蔓镇的下浦村,这里也在做退塘还湿。路边立着大牌子展望这今后的鸟瞰图,事无巨细地介绍工程的细节与操作规程。此时的潮水位很低,鸟有些分散,并且退到了比较远的位置。虽然没有什么鸟种的新发现,但是我感觉自己辨别鸟的能力悄悄地加强了,与昨天的茫然四顾和不受控的生理流泪相比,能够迅速的知道队友们在谈论哪一只鸟,也能够自主发现不同的鸟了。

clip_image080
滩涂中心处的水坑里,中年的阿姨在洗东西,是两桶螺,是大海的馈赠

这片滩涂上长了许多植物,在下午阳光的照射下,碱蓬散发着一种多肉植物专属的色彩美丽,晶莹剔透,看上去很可口。峨蔓的海很有特点,连绵的火山岩岸线,长满了仙人掌,不少都结果了。我摘了两个颗果来吃,脆,水分充足,是我的胃口。刺果苏木也结果了,豆科标志性的荚果外围具有许多细长针刺,像只刺猬。成熟的果荚上端裂开了口,像艘独木舟,每艘小舟里躺着两粒硬邦邦的灰绿色种子。滩涂上的植物同样丰富多彩,有机会可以单独介绍介绍。

clip_image082
特色的火山岩海岸线
clip_image084
晶莹剔透色彩斑斓的碱蓬
clip_image086
刺果苏木的种荚

第二日最后的调查地点在洋浦大桥下,行车至桥下,天色又是朦胧,时间总是不够用的。这个调查点据说有许多鸥类,不可放弃。然而桥下只有汪汪的海水和钓鱼的小小青年。木棉花已经满树的花苞,再过半个月,一定是红满枝头。30只小白腰雨燕在空中盘旋嗷叫,这是我们唯一的收获。

在桥下等待蔡挺大哥带领的西线调查的另一个队伍,准备汇合后明天一同去海尾湿地。我们这组的设备都是轻便好用的NIKON P900s(此处非广告),合照一张,远方的朋友配文:望远镜相机滞销了,救救辛勤的鸟人……特价5折……满100-50……打包有优惠。

clip_image090
卖器材啦(误)

回到宾馆,头一晚还煞有介事地整理了当日见闻,做了简单的笔记,看了随身带的书,这第二晚困意来袭,作为可亲的司机,为了大家的安全,洗漱完毕倒头就睡。

附加惊喜:打根塘的黄胸鹀

第三天的调查点在海尾湿地附近的打根塘,一个奇怪的名字。这里成片的山坡地被开垦成了蔬菜地,地里种了南瓜、火龙果。也有一些撂荒地,我们在一条小道上左拐,荒草丛生。理想哥开玩笑说,没什么可看的,除非看到黄胸鹀。话音刚落,车旁经过的芦苇丛就传来了几声清脆的鸟叫,二十多只,个头小巧,背部是麻色的花纹,头腹明显是黄色。真的是黄胸鹀,惊喜来得太意外了。

clip_image092
打根塘附近成片的蔬菜基地

黄胸鹀,人们更习惯称之为禾花雀。十五年前,它还有如满地的麻雀无忧无虑的处于“无危”等级。也许你听说过南部沿海城市某个通过吃来控制物种入侵的段子,但是这种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你一点也笑不起来:因为某些子虚乌有的药效,黄胸鹀被大量捕杀,依次出现在天罗密闭的鸟网间,冷血鸟贩子的铁笼中,无知食客的餐桌上,它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一路经历五级跳,降至“极危”,离“野外灭绝”仅剩一步之遥。

我常常因为自己作为人类,为同类的贪婪、愚蠢感到羞愧,此时此刻,站在这群小生灵面前,我们只剩下了大自然本真的欣喜。它们多可爱啊!让它们活着不好吗?请看看,它们用双爪灵巧地攀在芒草穗上,用嘴灵巧地吃着穗间的草籽,如果咬到了细杆,它们就仰头吐掉。有一些前颈至腹部的颜色非常鲜黄,上胸部有栗色的胸带,应该是雄性的成鸟;雌鸟的色彩暗淡些,胸带不明显,甚至没有胸带。混在草丛里的还有纯色鹪莺、棕扇尾莺、黑喉石唧、红喉歌鸲、红尾伯劳、小鸦鹃,远处有一对黑翅鸢悬停在空中,又落在了枯树枝上。

clip_image100
停在茅草上的黄胸鹀
clip_image104
纯色鹪莺
clip_image106
一串斑文鸟
clip_image114

极美的田原风光包裹着此刻的我们,脚下踏过的枯草丛发出沙沙的声响,治愈人心,远处的山坡亮黄与深绿交替着,养人耳目。我在心里想着,下次还想来这样的地方呀。没想到dima也在前面说:“理想,下次还来这里调查的话,叫上我,我乐意来这里。”

属于我们的调查任务结束了,收获了惊喜、快乐、友谊,也有了更多思考。希望大自然的温情传递给每一棵树,每一只鸟,希望他们健康、安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明年再见!

参考文献

1.中国香港及华南鸟类野外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2.科普 | 黑脸琵鹭:生境太“亲人”致濒危,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842967

3.黄胸鹀13年间从“无危”变“极危” ,http://mini.eastday.com/a/171207080754158.html

- --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